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3(含解析).docVIP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3(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9年高考语文冲刺大二轮专题复习 专题六 文言文阅读专题跟踪训练3(含解析)

PAGE PAGE 1 文言文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波罗观日记 (清)王拯 往读屈氏翁山《粤东新语》,中言波罗观日最奇,有云泰山、之罘观日皆以高,而波罗独以下。扶胥之口,蕞然一小山,适当南海之冲。虎门诸山皆在其南,而东面皆大海。极望渺漫,若与天际。日出海中,能望见之,凌空若倒景。然余至广州,即从人问,罕识之者。或曰:“百余年间,海滨积淤为田,居民围之。田日众,则淤日高,今波罗弥望多海田。屈氏之云,盖当时则然,而今不复能尔矣。”余虽疑之,而其言颇理道。 道光丁未三月将游惠州舟行经山下泊时夜既半明星灿然笼火登山东望有一线白客从而游者曰:“此非日出者耶?”众星皆沈,而天正墨。俄一线下,金紫出数道,甚奇。忽有白气若烟若云,状若车盖,冒一线而上者,渐上渐高,极天半。而其下金紫散乱,色转微。回视海旁,诸山已朦胧可辨,而波罗一山草木乃悉见。盖日出海矣!独是日天微阴,日出后乃不见。归舟,亭午始晴见归。 方余之来,盖终疑或言而姑验之也,而所见若此。然则屈氏之言未诬,而或言固臆为耶?天下事未尝身亲见之,而顾可执一说而据以为信也哉?山在南海神庙前,庙西百武有亭曰“浴日”者可游。庙春秋有典祀,闻春祀时游人独众。彼夫达官贵人奉令来行故事唯谨,固不暇能深夜登山以得此奇;而游人盛时又仕女杂沓,乌知求有所谓浴日之胜,此其所以识者罕欤! 惜余之来,犹未得值清明之朝以尽睹,夫鸿蒙翕辟之奇,必更有异焉者。虽自信其所见执以破惑之说,犹恐不足服之,而又乌责夫人之未来之或执一说而据以为信者哉?地曰波罗坑者,或言昔西洋夷官达奚司空始植波罗之树于此,故名。达奚死,庙前今亦有祀云。 (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适当南海之冲      冲:要道 B.亭午始晴见归      亭午:正午 C.彼夫达官贵人奉令来行故事唯谨  故事:以往的事情 D.犹未得值清明之朝以尽睹   值:遇到 [解析] 解答此题,考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现象,如A项的“冲”,文中是“要道”的意思,C项的“故事”,文中是“先例,旧日的典章制度”的意思。②根据具体语境解释词义,如D项的“值”,根据其后“清明之朝”这一表时间的短语,可判断其应是“遇到”的意思。③实词的一些少见的意思,平时要多加记忆。如B项的“亭午”中的“亭”,是“正值”的意思,故“亭午”应解释为“正午”。 [答案] C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道光丁未/三月将游惠州/舟行经山下/泊时夜既半/明星灿然/笼火登山东望/有一线白/ B.道光丁未三月/将游惠州/舟行经山下/泊时夜既半/明星灿然/笼火登山东望/有一线白/ C.道光丁未三月/将游惠州/舟行经山下/泊时夜既半/明星灿/然笼火登山东望/有一线白/ D.道光丁未三月/将游惠州/舟行经山下/泊时夜既半/明星灿然笼火/登山东望/有一线白/ [解析] “道光丁未三月”是“将游惠州”的时间状语,“丁未”与“三月”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A项;“然”在这里是形容词词尾,不是转折连词,其前不能断开,故排除C项;“笼火”是“登山东望”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故排除D项。 [答案] B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翁山曾记载了在波罗山观看日出的情景,但是当地人却说屈氏当年看到的情景,现在应该已经不存在了。 B.文章具体描述了日出之前的光芒、太阳初升的形态及阳光照射山川、草木、大海的瑰丽景象。 C.波罗山日出是客观存在的,只是人们或无心观赏,或无暇览奇;“浴日亭”说明亭子曾是观日之处。 D.文章先说别人的观点,再写作者的亲见之景,并对草率否定未曾亲见之事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解析] 读懂原文,是准确解答理解分析题的前提,考生在解题时,应注意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注意议论部分,看选项中前人的观点、作者对前人观点的看法等与原文是否相符;二是注意叙述、描写部分,看选项中叙述事件的阶段、涉及的细节、描写对象的特征等与原文是否相符。B项,“阳光照射山川、草木、大海的瑰丽景象”错误,作者具体描写的是日出的过程,而不是日出后的景象。 [答案] B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回视海旁,诸山已朦胧可辨,而波罗一山草木乃悉见。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下事未尝身亲见之,而顾可执一说而据以为信也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zsmfj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