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PDF

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北京大学社会学系.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的村落关于写文化的对话  []1001-5558 (2009)03-0131-09 ○高丙中 李 立   [] 这个对话围绕的主旨是如何在村落、如何在当下书写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关 怀的民族志。这种民族志所要求的田野作业必须正视知识生产的在场,把乡村设定为村民、 知识分子和国家发生持续互动的舞台。   [] 民族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生产   [] C912.4    [] A   。, ① ,。   [] 这一整理文本的研讨基于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非物质文 化遗产与文化生态建设”(项目批准号:06JZD0006)的设计, 也是2007 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 项目“从`文化的书写 到`书写的文化  ———民族志叙述模式研究”(项目批准号: 07CMZ009)的工作。   ① 例如:何平.贵州安顺地戏[J].戏剧艺术, 1983,(3).岐从文.安顺地戏面具[J].贵 州文史丛刊, 1985.曲六乙.建立傩戏学引言 ———在贵州傩戏学术讨论会上的发言[J].贵 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版),1987,(2).沈福馨、帅学剑等编.安顺地戏论文集[M].北京:文化 艺术出版社, 1990.王秋桂、沈福馨.贵州安顺地戏调查报告集[Z].台湾财团法人施合郑氏 民族文化基金会, 1994.孙兆霞等.屯堡乡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5. TIM OAKES 、吴晓萍.屯堡重塑 ———贵州省的文化旅游与社会变迁[M].贵阳:贵州民族 出版社,2007.朱伟华.建构与生成[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009 年第3期(总第62 期) N.W.Ethno-NationalStudies 2009.No.3(TotalNo.62)  高丙中 李 立 ·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的村落关于写文化的对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① 》。 ,。 :《》———, ,。 , 。,。 ① 拉比诺.摩洛哥田野作业反思[M].高丙中、康敏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8.贝 特森.纳文[M].李霞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132 — 高丙中 李 立 ·用民族志方法书写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作为知识生产的场所的村落关于写文化的对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0 , “ ”,。,“”。 “”,,。 :,“”,。 ,?? , ① 。《》《》 , , , 。, ,, , , , ? ,、, 。, ,:“”,,, ,。, ,,。 :, “”。。《 ② 》 、、, 。。 ,, , 。 ,《》。, , 。,, ① 高丙中.作为公共文化的非物质文化遗产[J].文艺研究, 2008,(1). ② 孙兆霞等.屯堡乡民社会[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 — 133 —  高丙中 李 立 ·用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