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2
PAGE 1
小学循环日记的推广实验研究
海原一小 张成龙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也是多年来困扰学生、教师的一大难点,教作文就是教做人。传统的作文训练束缚学生的思维,循环日记学生可以不拘形式地写,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让学生乐于表达。
二、研究的范围、对象
本校3—6年级学生24个教学班1680多名学生。
三、研究所采取的主要方法
观察法、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
四、本课题研究解决的主要问题和预期成果
1、摆脱传统作文的条条框框,让学生自由表达、乐于表达。为学生写作提供广阔空间,写出童真,写出童趣。
2、让学生学会交流,满足学生的表现欲。
3、加强作文训练,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让循环日记成为生与生、生与师、生与家长、师与家长交流的平台,建立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5、通过循环日记的推广,让学生学会互相学、相互评价。
五、研究阶段
1、2006年3月—4月确定课题,申报课题立项。
2、2006年5月—12月在全校3—6年级开展循环日记的推广实验。
3、2006年1月11月,收集资料,结题。
4、2007年12月撰写实验报告,成果推广。
六、研究的组织与管理
课题组长:张成龙 负责结题实验报告撰写
课题组成员:魏建国 教务主任 负责学生《循环日记选》的收集、编辑。
段成茂、曹巧玲、牛军、王建廷语文年级组长,负责本年级组的实验、材料、收集等。
七、课题目前的实验进展情况(根据宁夏新闻广播电台专题直播采访稿整理)。
(一)什么叫循环日记?
所谓的循环日记就是一个小组(5—6人)一本日记,每天轮写一人,一周之内小组成员每人轮写一次,这种日记,我们就叫循环日记。
(二)循环日记的特点?
1、循环日记与我们以往日记最大的不同就是表现在“循环”二字上,将班级中的学生按学习程度分为若干组,最好每个小组5—6人,保证在一周内每位学生轮写一次,日记本的扉页要安排好学生的交流次序名单——流程,并按流程完成发了每天的交接。
例如:我校六年组(5)班共有65名学生,将分为11个轮流小组,每组6名学生。其中第一组(超人组合)轮写流程是:星期一张琦;星期二王涛;星期三张玉;星期四马海娜;星期五丁晓梅,小组长是张琦。
2、循环日记为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家长与学生,家长与教师的交流沟通架起了桥梁。
(1)为教师与学生的交流沟通架起了桥梁:
例如五年级(3)班田燕同学一次在日记中写道:“今天上课也不知老师心里有什么不痛快的事,一上课就板着脸,一改往日和谐可亲的样子。全班同学也不知所措,你瞅瞅我,我瞅瞅你。课堂上老师点名让我背诵昨天学的课文时,我一紧张,脑子嗡的一声本来背熟的课文,一时结结巴巴也背不下去了。老师一气之下让我坐在了教室最后面的一张桌子上,我的眼泪顿时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尽管老师今天这样不公平地对待我,但我还是爱我的老师……”当这位老师第二天看到这篇日记时,瞅见该生低头拿着书,挡住自己的脸,不时地窥探老师看日记后的反应,老师顿时心理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他后悔自己昨天课堂上的冲动,伤害了颗多么善良的心,在学生当面也一时无语言表,就在学生的日记下面写了这样的评语:“老师首先向你说一声‘对不起’,老师不该对你那样,你就原谅老师犯的这个错误吧!老师今后一定注意,不再犯这样的错误。”当学生看到老师的评语后,头又抬了起来,脸上也露出了灿烂的笑容。
循环日记成了教师的一面镜子,很多老师都是通过这面镜子知道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并随时检查自己,提醒自己,要把知识带进课堂,把关爱带进课堂,把快乐带进课堂。
(2)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六年级(3)班邹绩凯一次在日记中这样写道:“那天课间活动,我和我班的马小虎一起玩旋风卡,玩结束一看,少了两张我最喜欢的卡,我马上要过马小虎的卡一看,正好有那两张,我断定是他偷了我的,我就说:‘你是个贼,偷了我的卡!’马小虎说:‘我没偷,这卡本身就是我的!’‘你还不承认,你就是贼……’因为旋风卡的事,我和马小虎两天没说话,第三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还想着我最爱的那两张卡,翻过来翻过去睡不着。突然感到身下有什么硬东西,我手伸进去拿出来一看,正好是我少的那两张卡。我冤枉了好朋友马小虎,我现在真后悔,马小虎我向你说声对不起,咱俩还做好朋友吧!”
通过在日记本上的沟通,两个小伙伴解除了误会,和好如初。人们常说:“八月的天,小孩子的脸”,说明孩子这间情绪变化无常,循环日记也为学生之间解决了好多存在的问题。
(3)为学生与家长之间架起了沟通的桥梁:
五年级的刘佩佩在一篇日记中写道:“我真羡慕做大人,下班回家吃完饭后不是看电视,就是睡大觉,双休日还去打麻将……我成天被学习压得喘不过气来,除了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爸爸妈妈还给我布置了很多,好不容易盼来的双休日也被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