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春里的杨柳风-文学评论.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春”里的“杨柳风” ——从朱自清宋诗散文化的论述谈起 周景耀 内容提要 论文梳理了朱自清与宋诗之因缘关系及其有关宋诗与中国诗歌“散文化”的 文学史论述,发现支撑其论述的主要是做文如说话、明白清楚等观念;在这些观念的共同作用下, 形成了一种“明白清楚主义”的现代诗学趣味。藉此,朱自清重新发现、发明了传统,建构出 一套散文化的诗史谱系,但也受限于此,未能给予以“优游不迫(温柔敦厚)”为代表的传统 诗学观念以相对等的关注,这使之对宋诗乃至中国诗学传统丰富性的认识呈现出一定的限度。 关键词 朱自清;宋诗;散文化;诗学趣味;传统的发明 酸了的菜馒头的馅儿,干酸,吃不得,闻也闻不得。” 引言:摆脱“酸馅气” 若诗人无真情实感,既无“苦情”,又无“苦辞”,而 强作抒发刻意苦吟,便只剩下那“供人酸鼻的声调”了[4] 。 朱自清在散文《春》里引了这样一句诗:“‘吹 据此,朱自清认为沾染“酸馅气”的诗在审美上 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 是“隔”的,这或许是他在《春》里引用志南诗的缘由。 这句诗出自宋代僧人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 亦即,志南那首诗具有自然天成之趣,没有苦吟的 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 痕迹,表达较为直接,利于接受。由朱氏这一诗学 杨柳风。”朱自清为何摘引这句诗?是不是在这句诗 选择出发,可否确证他对宋诗的接受是有指向性的 里隐藏着连他自己都未曾察觉到的某种诗学趣味呢? 呢?易言之,对宋诗“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 朱熹评此诗云:“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 以议论为诗”的特征,朱自清或许不甚在意,因他 [1] 蔬笋气。如云云,余深爱之。” 朱熹所言的“蔬笋气” 所批评的“书生的酸气”或道学气往往暗含在宋诗 在苏轼看来是一种“酸馅气”,指一种僧诗的腔调和 的这些面相里。与之相反,他能接受的或是一种清新 习气。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曰:“近世僧学诗者 流利、具体明白、在接受上直接“不隔”的诗,“吹 极多,皆无超然自得之气,往往反拾掇模仿士大夫所 面不寒杨柳风”之风味大抵与此相合,他自己也说,“我 残弃。又自作一种僧体,格律尤凡俗,世谓之酸馅气。 [5] 的写作大体上属于朴实清新一路” 。朱自清欣赏 子瞻赠惠通诗云:语带江霞从古少,气含蔬笋到公无。 和意在发扬的是不是这方面的宋诗呢?仅凭《春》里 尝语人云,‘颇解蔬笋语否?为无酸馅气也。’闻者 的一点“杨柳风”尚不能确切探知朱自清的这一诗学 无不皆笑。” [2] 朱自清对苏轼等人的议论并不陌生, 旨趣,为验证判断的成立,我们需要进一步考查朱自 在他 1935 年的日记中,有读过南宋魏庆之编的《诗人 清的宋诗论述,并从整体上考察其诗学旨趣之所向。 [3] 玉屑》记录 ,《诗人玉屑》卷二十《禅林》所辑的 正是上述朱熹等人的议论,志南那首诗是作为没有“酸 一 “沉着痛快”也是诗: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fengrui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