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页码 页码 / NUMPAGES 总页数 总页数
【2019最新】精选高考历史总复习专题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祖国统一与对外关系考点11现代中国的外交
一、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
(1)提出:1953年,周恩来在会见印度代表团时首次提出。
(2)意义: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2.日内瓦会议——(b)
(1)概况:1954年,周恩来参加日内瓦会议,推动会议最终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2)意义:新中国第一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进一步缓和了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
3.万隆会议——(b)
(1)概况:1955年4月,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使会议最终通过了《关于促进世界和平和合作宣言》。
(2)影响: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形成“万隆精神”。
微点拨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淡化了意识形态色彩,强调发展中国家间的共同利益,这是对“一边倒”外交政策的一种修正,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关键。
二、外交关系的突破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的恢复——(b)
(1)原因:中国国际地位逐步提高;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美国孤立中国的政策逐渐破产。
(2)概况:1971年10月,第26届联合国大会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战线上的一个重大胜利,中国国际地位大大提高。
②中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中美关系正常化——(b)
(1)原因
①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美苏争霸的需要。
②中国:打破外交僵局,改善国际地位;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2)过程
①1971年4月,“乒乓外交”打开了两国交往的大门。
②1972年,尼克松访华,签订《中美联合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③1978年12月,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④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两国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微点拨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标志着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而不是中美正式建交。1979年,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完全正常化,并不意味着美国放弃压制中国的政策。另外,中美关系的缓和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关键,但不是根本原因,中日关系正常化符合中日双方的利益才是根本原因。
3.中日邦交正常化——(b)
(1)原因:中美关系缓和的直接推动;日本舆论的强烈要求。
(2)概况:1972年9月,田中角荣首相访华,双方签署《中日联合声明》。
(3)意义:打开了两国睦邻友好的历史新篇章;推动了亚洲与世界的和平。
三、新时期的外交政策与成就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b)
(1)新时期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就是不结盟。
(2)实行对外开放,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改革开放后中国同世界上一切国家建立和发展外交关系的出发点。
2.中国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b)
(1)2001年,“上海五国机制”发展成为区域性多边合作组织,成员国包括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六国。
(2)特点:结伴而不结盟。
(3)合作模式:大小国家共同倡导,安全先行,互利协作。
(4)意义: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具有重要意义。
易错提醒 中国的不结盟政策≠不结盟运动,不结盟运动是由广大发展中国家组建的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不结盟运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不结盟”,而是不与美苏两大军事集团结盟的国家结盟。
主题一 打破社会制度与意识形态束缚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史料实证
史论总结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成熟的四大依据
(1)包容性: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展中或发达国家。
(2)平等性: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3)开放性: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4)创新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主题二 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的突破
史料实证
1.中国重返联合国
史料
2.中美关系逐步改善
史料 美国三代国务卿绕不开的中国话题:
解读 史料中美国三代国务卿对中国的不同立场表明国家和民族利益、国内国际形势是制约国家关系的重要因素。
史论总结
1.中国重返联合国的四大原因
(1)根本原因: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客观原因: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对联合国的控制力减弱;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加入联合国,在联合国中的作用大为加强。
(3)直接原因:新中国历来重视发展同第三世界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8讲 近现代科学革命与技术革命课时作业.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39讲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课时作业.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0讲 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时作业.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1讲 三民主义课时作业.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3讲 建国以来的重大科技成就与教育成就课时作业.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4讲 文学课时作业.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5讲 梭伦改革教程讲义(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5讲 梭伦改革课时作业(含解析)(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5讲 梭伦改革课时作业.doc
- 高考历史总复习 第46讲 商鞅变法教程讲义(选修一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doc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本人在医药行业摸爬滚打10年,做过实验室QC,仪器公司售后技术支持工程师,擅长解答实验室仪器问题,现为一家制药企业仪器管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