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史学史 大学教材内容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史学史大学教材内容资料.ppt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本书的创新点    与旧历史相比有五大不同:    一是肯定历史的主人是劳动人民    二是按照一般社会发展的规律划分照顾历史段落    三是把中国封建社会分成四个时期    四是突出阶级斗争    五是注意写生产斗争的历史                             本书的地位       齐思和《近百年来中国史学的发展》:        “中国社会史之唯物辨证法的研究,到了范文澜先生编著的《中国通史简编》,才由初期的创造而开始走进了成熟的时期。范先生对于中国旧学是一位渊博的学者,而对于唯物辨证法又有深刻的研究,所以由他来领导这个研究,自然是最合适的了。这部书,对于史料,除了正史以外,以至文集笔记,都尝博观约取;所用的文字,又是由浅入深,使读者易于领悟,绝无公式化,使人如入五里雾中的毛病。”                          乙、吕振羽《简明中国通史》       创新点三:    一是“把中国史看成同全人类的历史一样,作为一个有规律的社会发展过程来把握”    二是“力避原理原则式的叙述和抽象的论断”    三是“尽可能照顾中国各民族的历史和其相互作用,极力避免大民族主义和地方民族的观点渗入”                              (4)在中国古代、近代和专门史研究方面的推进       A、中国古代史研究的推进                吴泽《中国原始社会史》   尹达《从考古学上所见到的中国原始社会》   翦伯赞《中国史纲》第一卷、第二卷   郭沫若《殷周奴隶制度考》 、 《甲申三百年祭》    B、中国近代史研究的成就                     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C、专门史研究的深入与拓展                思想史方面:    郭沫若的《青铜时代》        《十批判书》    侯外庐的《中国古代思想学说史》        《中国近世思想学说史》(《近 代中国思想学说史》) 侯外庐思想史研究的基本原则:    一是必须以文献学为基础,扎实做好史料工作;    二是以社会史为基础,从社会经济制度的变化上来探求“社会历史的演进与社会思想发展关系何在”;    三是必须具体分析思想史上各家各派的术语、概念及其理论观点,理清其特定涵义,这样才能由表及里、由外部分析进入内部理解,以历史地阐述各家各派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及其演变轨迹。    民族史方面:        吕振羽的《中国民族简史》    根据各民族一律平等原则,用唯物史观考察了中国境内汉、满、蒙、回、藏、维吾尔、哈萨克等10个民族的经济状况和阶级关系演进的情况。 强烈建议阅读 毛泽东《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 李大钊《史学要论》 郭沫若《中国古代社会研究·导论》 翦伯赞《历史哲学教程》(选读) 范文澜《中国通史简编·绪言》 (三)重视通识的史学名家 1941年1月,钱穆在成都写信给学生李埏时曾说:    近人治史,群趋杂碎,以考核相尚,而忽其大节;否则空言史观,游谈无根。穆之此书(指《国史大纲》),窃欲追步古人,重明中华史学,所谓通天人之故,究古今之变,以成一家之言者。(李埏《不自小斋文存》688页) 后来,钱穆的学生严耕望又说:    自抗战之前,中国史学界以史语所为代表之新考证学派声势最盛,无疑为史学主流;唯物论一派亦有相当吸引力。……但先生民族文化意识特强,在意境与方法论上,日渐强调通识,认为考证问题亦当以通识为依归,故与考证派分道扬镳,隐然成为独树一帜、孤军奋斗的新学派。   (严耕望《治史三书》262页) 钱穆 张荫麟 蒙文通 高明  豪迈 天才      1990年1月,钱穆在临死前曾问严耕望:现在学术界对于我治学的看法如何?严答曰:    三四十年前,考证派正盛,先生独持异议,强调通识的治史方法,与时风迥异,所以当时虽然一般社会人群与部分青年学人心向先生的论点,但主流的史学界却似颇抗拒。现在潮流已有转变,观点与方法论渐与先生接近。最近趋势,更强调运用社会科学理论来治中国史,观点虽与先生不同,但重视有系统的通识,却与先生路线暗合;所以有不少讲思想史、讲方法论的青年学人对于先生极为推崇。(《治史三书》279页)   钱穆与蒙文通的学术交往及论学共性             ——兼及张荫麟 1、钱、蒙二人的交往   一是20年代。苏州。“俯仰湖天,痛快难言”。   二是30年代。北京。“生平惟一畅谈”、“生平难得之夜”。   三是40年代。成都。   又:钱、张二人的交往   一是1934—1937年。北京。“煮鸡欢谈”。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