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5.3.1地下水的循环与运动 5.3 地下水的补给 径流 排泄 地下水的补给 含水层自外界获得水量的过程称补给。地下水的补给有: ◆ 大气降水 为地下水最主要来源,与降水性质(暴雨 、细雨)、植被、地形、地质构造、包气带厚度及岩石透水性等有关。暴雨不利,细雨有利地下水补给。 ◆ 地表水补给 地表水体:河流、湖泊、水库与海洋等;地表水体可补给地下水,也可排泄地下水,其取决于相互水位。 ◆ 含水层之间的补给 1.深部与浅部含水层之间的隔水层如有透水的“天窗”或断层的影响,上下产生一定的水力联系时,便会相互补给;2.如隔水层有弱透水性,也可通过弱透水层进行补给。 ◆ 人工补给 包括灌溉、生活与工业排污、专门目的人工补给方法补给。 2. 地下水的排泄 排泄:含水层失去水量的过程。地下水的排泄方式有: ◆ 蒸发 通过土壤与植被蒸发,蒸发量与温度、湿度、风速、地下水位埋深、包气带岩性等有关,在干旱区是主要方式。 ◆ 泉水溢出 是主要方式之一。山区由于褶皱、断层的切割,泉水丰富。平原地区,切割作用较弱,泉水较少。承压水供给的为上升泉,其它为下降泉。 ◆ 向地表泄流 当地下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如没有隔水层阻挡,地下水直接流向河流。 ◆ 含水层之间的排泄 含水层之间可通过透水“天窗”、导水断层、越流等方式相互补给,又相互排泄。 ◆ 人工排泄 抽取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基坑降水、施工排水(如:北京、西安、徐州等均以地下水作为供水水源) 3. 地下水的径流 径流: 由补给区流向排泄区的过程。地下水的径流方向、径流速度、径流量决定于补给区与排泄区的相对位置与高差。山区比平原径流条件好,径流条件好的含水层其水质也较好。地下水埋藏条件决定了地下水的径流类型。潜水为无压流动,承压水为有压流动。 4. 地下水的运动 层流:地下水在岩石的孔隙或微裂隙中渗透,产生连续水流; 紊流:地下水在岩土裂隙或溶隙中流动,具涡流性质,各流线有相互交错现象; 混合流:层流和紊流同时出现。 达西渗透定律?(地下水在孔隙中的运动(渗透)也即层流遵循) Q = KA(H1-H2)/L=KAI 或 v =Q/A=KI Q — 渗透流量(m3/d) H1、H2 —上、下游过水断面的水头(m) L —上、下游过水断面间的水平距离(m) A — 过水断面的 面积(m2) K — 渗透系数(m/d) I — 水力坡度 v — 地下水渗透速度(m/d) 地下水在多孔介质中的运动称渗透或渗流,符合达西定律。在自然条件下,地下水流动时阻力较大,一般流速较小,多属层流运动。但岩石洞穴及大裂隙中地下水的运动多属非层流运动。 ① 渗流速度 v并非实际流速,而是假设水流通过整个过水断面时的虚拟流速。 ② 水力坡度 水力坡度为沿渗流途径的水头损失与相应渗透途径长度的比值。克服空隙壁及水质点自身的摩擦力保持一定流速所消耗的能量称水头损失。 ③ 渗透系数 表示含水层透水性能的水文参数。(可通过实验室测定或现场抽水试验确定)松散岩石的渗透系数见P58表5.4 ※ 地下水涌水量计算 在计算流向集水构筑物的地下水涌水量时,须区分集水构筑物的类型:垂直的井、钻孔、水平引水通道、渗渠等。潜水井、承压水井(完整井:井底到达不透水层,水只能通过井壁进入井内)和不完整井(井底未达到含水层下的不透水层,水可从井底、井壁进入井内)。 土木工程中经常会计算层流运动的地下水在井、坑或渗渠中的涌水量,但其具体计算公式很多,可参考其他手册。 5.3.1 地下水与工程 ◆ 地基沉降 ◆ 流砂 ◆ 潜蚀对建筑工程的影响 ◆ 地下水的浮托作用 ◆ 基坑突涌 ◆ 地下水对钢筋混凝土的腐蚀 ◇ 结晶类腐蚀 ◇ 分解类腐蚀 ◇ 结晶分解复合类腐蚀 1. 地基沉降 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时,抽水不当会引起周围地基土层固结沉降,轻者引起不均匀沉降,重者导致土体颗粒流失,建筑物开裂,会危及建筑物安全。 如抽水井滤网和砂滤层设计不合理,导致软土层中的细小土颗粒流失,引起不均匀沉降。另一方面,由于抽水导致井内水位下降,井外含水层中的地下水不断流向滤管,在井周围形成降水漏斗,在降水漏斗范围内的软土会发生渗透固结而造成地基土沉降。降水漏斗往往是不对称的,因而造成建筑物或地下管线产生不均匀沉降 机场跑道地面沉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NB∕T 32037-2017 光伏发电建设项目文件归档与档案整理规范.pdf VIP
- 《我的鞋带我会系》小学一年级劳动教育PPT课件.ppt VIP
- 新发展研究生英语视听说-Unit1-Personality-Traits.ppt VIP
- 焦化厂工艺安全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10-铁路运送行李、包裹.pptx VIP
- 英烈传大明山莺列传.pdf VIP
- 中国帕金森病治疗指南(第四版):精神及认知障碍的治疗.pdf VIP
- SL∕T 618-2021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pdf
- MSA-GRR数据自动生成工具.xls VIP
- 《“喜迎新中国成立76周年”国庆主题》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