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课件:心悸.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心悸.ppt

[概说] 一、概念 心悸是指病人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证,临床一般多呈发作性,每因情志波动或劳累过度而发作。且常伴胸闷、气短、失眠、健忘、眩晕、耳鸣等症。病情较轻者为惊悸。病情较重者为怔忡。 轻——惊悸,多因惊恐和劳累而发,时作时止; 重——怔忡,终日悸动,稍劳尤甚,甚则不能自主。 二、沿革 1.《内经》无心悸病名,但有类似记载 病因——突受惊恐,复感外邪 病机——宗气外泄、心脉不通 症候——澹澹大动、怵惕 脉象——三五不调、乍疏乍密、虚里搏动应手 二、沿革 2.汉?张仲景正式提出病名 病名—惊悸、心动悸、心下悸 病因—惊扰、水饮、虚损、汗后受邪 病机—“寸口脉动而弱,动则为惊,弱则为悸。” 证治—“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 3.《医学正传》区别惊悸与怔忡 4.《济生方》提出了“怔忡”的病名 5.《丹溪心法》提出心悸“责之虚与痰” 6.《医林改错》认为瘀血内阻亦致心悸 三、讨论范围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如心动过速、心动过缓、过早搏动、心房颤动或扑动、房室传导阻滞、病态窦房结综合征、预激综合征以及心功能不全,一部分神经官能症等,如具有心悸临床表现的,均可参照本病证辨证论治,同时结合辨病处理。 [病因病机] 一、病因 (一)体虚劳倦(久病) 1.禀赋不足——脏气亏虚,先天缺陷 2.后天失养——气血不足,心虚胆怯 气血阴阳亏 3.久病正虚不复—— 心之气阴耗伤 虚心失所养 4.各种失血——心血不足,心失所养 5.劳欲过度——精血亏虚,心失所养 心悸 一、病因 (二)七情所伤 大惊卒恐——忤犯心神,心气紊乱 心脾气结,化火生痰 忧思不解 心神不宁 心悸 心气虚怯,阴血暗耗 大怒伤肝,肝火上炎 阴虚火逆 大恐伤肾,肾虚精却 一、病因 (三)感受外邪 痹阻心脉 痹证不已,复感外邪,内舍于心 耗伤气阴 外感温热疫毒 邪毒内扰 心神不宁 (四)饮食不当——蕴热化火生痰,痰火扰心 (五)药物中毒——损及于心 二、病机 (一)病变主脏在心,但与脾肾(肝肺)密切相关 1.心悸的病位在心,是心脏之气不得其正的结果 2.心脾同病 脾虚生化乏源,气血不足 心失所养 心脾气机郁结,生痰动火 痰火扰心 3.心肾同病 肾阴亏虚,水不济火 心肾失交 肾阳不足,心阳失于温煦 心失温养 二、病机 (二)病理性质有虚实之分,虚实之间可互相转化、兼夹 虚——气血阴阳亏虚,心失所养 实——痰火水(饮)瘀之邪扰心,气血运行不畅 1.邪实可致正虚 2.正虚亦可兼夹邪实 阴虚 火旺 痰 阳虚 津停 痰、饮 气血亏虚 血脉不利 瘀 3.总属本虚标实,以本虚为主 二、病机 (三)后期可出现心阳欲脱的危候 实证转虚 气虚阳衰 水肿 心阳欲脱 喘证 阴虚及阳 厥脱 虚证加重 [诊查要点] 一、诊断依据 1.自觉心搏异常,或快速,或缓慢,或跳动过重,或忽跳忽止。呈阵发性或持续不解,神情紧张,心慌不安,不能自主。 2.伴有胸闷不舒,易激动,心烦寐差,颤抖乏力,头晕等症。中老年患者,可伴有心胸疼痛,甚则喘促,汗出肢冷,或见晕厥。 3.可见数、促、结、代、缓、沉、迟等脉象。 4.常由情志刺激,惊恐、紧张、劳倦、饮酒、饱食等因素而诱发。 二、病证诊断 (一)惊悸与怔忡的鉴别 1.区别 2.联系 惊悸日久可成怔忡; 怔忡患者易受外惊所扰,使动悸加重。 (二)心悸与奔豚的鉴别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但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三)心悸与卑喋鉴别 卑喋之胸中不适由于痞塞。心悸则缘于心跳,有时坐卧不安,但不避人,无情志异常;卑喋为一种神志异常为主的病证,一般无促、结、代、疾、迟等脉象出现。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