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七单元——;单元学习总结;线索归纳 思维整合 横向·纵向·整合;欧洲三大工人运动(19世纪30~40年代);19世纪中期的国际工人运动;典例1 从历史研究的角度来看,图中照片的价值在于它可以用来研究( );A.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历史
B.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
C.欧洲无产阶级联合斗争的历史
D.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的历史
解析 由第一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可知C项为正确答案。
答案 C;二、抗战胜利前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民主斗争的大事年表;1945年10月10日;1947年10月;1949年9月;典例2解放战争后期,蒋介石曾在山西白云观抽签,得一支“下下签”,他叹息败局已定。不久,毛泽东也恰巧来到白云观,为助兴也抽了一签,得“ 上上签”。此事后来蒋介石知道,说:“天意”。毛泽东却说:“民意”,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蒋介石的失败具有历史必然性,这是“天意”
B.“民意”指反蒋介石符合人民的意愿和利益;C.蒋介石夸大了失败的偶然性,未看到失败的真正原因
D.中国共产党通过土地改革等措施,“得人心者得天下”
解析 蒋介石的失败只有历史必然性,蒋介石违背了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所以这是“民意”,A项错误符合题意。
答案 A;学会解题 体验高考 真题·案例·技巧;各抗日根据地比较认真地贯彻了三三制原则,在陕甘宁边区,1941年根据三三制原则进行了改选。党外人士担任乡以上干部者有3 592人,占总数的三分之二。根据地内的开明绅士由此得以进入政权机构。
——摘编自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等;(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根据地政权实行三三制的原因,并指出三三制政权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实行三三制的主要意义。;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原则,考查学生对史料有效信息的提取、解读与综合分析能力。第(1)问,第一小问要从1940年的抗战背景对根据地建设、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要求把握;第二小问,特点要根据材料“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以及民主???派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把握。第(2)问,意义从对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作用,以及对中国民主建设的借鉴意义分析。;答卷实录;实录点评
(1)书写条理清晰,语言简练。
(2)审题材料出现失误,第(1)问“原因”漏掉了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特点”没有答出“共产党的领导”。第(2)问应答出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规范作答
(1)原因:巩固抗日根据地;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需要调动各阶层积极性,实行民主。
特点: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阶层联合;民主协商。
(2)意义:广泛团结了抗日力量,调动各阶层积极性;保证了各阶层民主权利;根据地人民民主政权得到巩固。;特点类设问非选择题的解题技巧;解题技巧
按照考查的问题的类型看,可分成以下三种类型。
类型1 回答与历史阶段相关的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考查某一历史时期的阶段特征,一般从政治、经济、科技、思想文化、民族关系、对外关系等方面归纳。
(2)考查某一历史现象发展的阶段特征,一般按照时间划分阶段来归纳特点。;类型2 回答与历史专题相关的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1)政治方面,内部的,可从政治制度和政策、政权变更、中央与地方关系、民族关系等方面进行归纳;外部的,可从外交政策和外交关系、国际关系格局等方面考虑。
(2)经济方面,可从经济政策、生产方式、生产力发展水平、经济繁荣状况(交通状况、城市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分析。;(3)思想文化方面,要注意体现时代特色。思想方面的特点可从对人们的思想解放作用或对新生事物的推动或阻碍作用方面思考,文化方面的特点要结合当时的政治和经济状况进行思考。
类型3 回答与历史概念相关的问题的主要答题思路和内容
回答这类问题时,首先应明确问题涉及的主体是什么,然后根据材料中的信息及问题分值的多少,决定是从某一方面还是某几个方面回答。一般来说,根据要素概括特点,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背景——某事件发生前是否产生了新的经济因素、阶级力量,是否采用了特殊的方式,是否受外部因素的影响等。
②时间——发生时间的早晚,经历时间的长短,处于某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等。
③目的——为某个阶级或某部分人服务或具有多重目的等。
④过程——相关准备、发生的变化(领导力量的对比)、是否一帆风顺、最突出的地方等。;⑤内容(措施)——体现某种思想、侧重的方面、实行的办法等。
⑥程度——完成或实现的情况、是否彻底、有没有局限性等。
⑦范围——包括???域、领域等。
⑧性质——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