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地理 定义和性质 全内容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历史地理 定义和性质 全内容资料.ppt

主要内容 引 言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变迁概况 第二节 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特点 第三节 我国目前行政区划状况和改革方向 引 言 标准行政区和准行政区 中国商周时代实行分封制,即采取“封建邦国”的办法进行统治。商王及周天子除王畿附近的土地由自己直接统治外,其他土地和人民都分封给大小各级领主,作为他们的采邑。各领主在自己封地内独自为政,在整个王朝疆域内无所谓地方行政区划。 第一节 历代行政区划变迁概况 一、郡县制时代:春秋时代中期到秦朝 二、州郡县制时代:两汉魏晋南北朝 三、道路(府州县)时代:唐宋??? 四、行省(府州县)时代:元明清 一、郡县制时代:春秋时代中期到秦朝 郡县制萌芽于春秋时代中期,经过几个世纪的演变,至战国后期除齐国外,六国普遍推行。秦始皇统一后作为划一的地方行政制度推行于全国。 学习讨论: 郡县制形成原因、过程、意义 (见教材)秦朝行政区划图 练习:画图 二、州郡县时代:两汉魏晋南北朝 论述中国古代“州”制的演变。 1、战国时代人们把所知的地域范围划分为9个区域, 即人们常说的大禹九州。九州的名称,说法不一。大致是冀、兖、青、徐、豫、梁、雍、扬、荆九州 2、汉武帝时13个刺史部,俗称十三州。其后又将京畿附近7郡置司隶校尉监察,称司隶校尉部。故西汉有14个监察区。(虚三级) 3、东汉末年黄巾起义,为了加强地方权力,以中央“九卿”出任州牧,掌一州军民,不仅有省察、举劾、黜陟权,同时还有兵权和治民之权。 (实三级) 4、?三国时代州数增加,至西晋末年共21州。 5、西晋末永嘉之乱后,北方在十六国统治之下,分设许多州,于是州的设置开始发生混乱。东晋南朝时州制更滥。到了南北朝后期不少的州只辖一二个郡,一郡只辖二三个或一二个县。有的州竟无县可领,有的仅存名目。还有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制度,即侨州郡县。有的两个州、郡合治一地,称“双头州郡”,实行了400多年的州郡县三级制已完全丧失了原意。 6、?唐以后逐渐变为二、三级行政区,民国初(1913年)将府州厅等全改为县。 三、道路(府州县)时代:唐 宋 唐太宗曾设过“十道巡察使”等,皆由中央临时派遣,不常置。开元二十一年(733)分为15道, 每道置采访处置使,专检察非法,就成了15个监察区。安史乱后,监察权为节度使所兼,独立的监察区就不存在了。 “山川形便”原则 道(镇)——州(府)——县 三级制 宋代设路有三种长官:转运使、提点刑狱使、 安抚使。 路——府(州)——县 三级制 四、行省(府州县)时代:元明清 行省制度形成和发展 历史渊源 1、元朝一中书省、11行省,长官称为丞相 2、明朝两京(直隶)、13布政使司 3、清朝康熙时期26政区。 总督、巡抚、将军 下级政区的演变 民国初(1913年)将府州厅等全改为县。 我国行政区划的历史演变 第二节 历代行政区划变迁特点 ①历代行政区划的建设,既有继承,又有创新。其变化,以最高一级最频繁,最低一级最稳定。 ②同一王朝行政区划的数量表现出由少到多的趋势。(承平时期和动乱分裂时期) ③发生在朝代之间,也发生在朝代之内。 ④由高到低,由虚入实。 ⑤三种类型,两个循环。时或二级,时或三级(或虚三级),时或四级,循环更迭,变迁繁复。 ⑥地方行政机构长官权力轻重不同。 ⑦划分行政区划原则:或与山川形胜相合,或与山川形胜相背,形成犬牙交错之势,是中央政府对控制地方的信心和防止地方割据的反映。 上海的发展: 西部早已成陆,相传“春申君”封地。 中部在隋唐时期才有较多文化遗迹出现。唐天宝十年设置华亭县(今松江县)。 北宋,浦东中部成陆。宋末设上海镇。元朝设上海县,明朝60多个城镇。 五、珠江三角洲变迁与广州的发展 珠江三角洲变迁:唐朝以后,开发加快,三角洲推移迅速。 广州的发展: 1、海湾时代。古称“楚亭”;秦南海郡治番禺;孙吴广州治番禺。 2、洲潭岛屿时代。隋唐以后。唐广州;宋南海县。 3、内河时代。明清沙滩相连,广州由海港城市变为内河城市。 思考问答题: 1、简述历史时期中国海岸演变的趋势。 2、从自然和社会角度分析海岸变化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名词解释: 低海岸 贝壳海岸 海侵 冈身 珠江洲潭岛屿时代 第五章 历代王朝疆域变迁 主要内容 第一节 历史时期中国疆域研究的有关概念 第二节 历代王朝疆域变迁 第三节 总结(特点、原因、边疆问题等) 第一节 历史时期中国疆域研究的有关概念 一、疆域 一个国家或政权实体境界所达到的范围。 二、领土 以明确的国家或政权的主权所确定的范围。 三、中国

文档评论(0)

138****7806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