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肌张力障碍的流行病学分型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ppt

课件:肌张力障碍的流行病学分型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ppt

  1. 1、本文档共7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肌张力障碍的流行病学分型病因和发病机制病理临床表现及治疗。.ppt

【病理生理】 并不清楚,有许多学说归纳如下。 癫痫学说 发作性表现,与癫痫并存的病例较多,家族中癫痫发生率较普通人群高,对抗癫痫药有良效,认为系属皮质下癫或痫反射性癫痫;脑电图多无癫痫样放电,此说有争议。 离子通道病学说 Singh研究发现本症与癫痫、发作性共济失调、偏头痛等疾病并存者多,一些临床类型的基因定位相似,因此认为这些具有不同临床表现的发作性疾病可能存在着共同的生物学基础及离子通道缺陷。PKD患者用卡马西平、苯妥英钠、拉莫三嗪等治疗症状可完全控制,而这些抗痫药具有Na通道阻滞作用,故也认为PKD有可能系离子通道障碍引起 基底节病变 发作时的特征性表现和正常脑电图,部分患者用L-多巴治疗有效-认为PKD与多巴胺能系统的功能异常有关 ,可能是由于锥体外系和一些联系通路的不成熟而阵发性脱离纹状体控制产生的一种释放现象。 PNKD患者合成与储存多巴胺的能力下降,突触后多巴胺受体数量和亲和力的慢性上调。部分患者对多巴胺促效剂的治疗有效。SPECT发现发作时对侧基底节的血流显著增加,提示发作时基底节过度活动。 但目前尚无解剖等肯定依据。 【临床表现】 1.PKD/PKC 1967年Kertesz首先报道了一个由突然运动诱发短暂运动障碍的家系,并命名为发作性运动诱发舞蹈手足徐动症,1995Jankovic等将此症更名为发作性运动诱发的运动障碍 PKD常有家族史,以男性多见。儿童、青年期起病,平均起病年龄8.8岁(6个月~40岁)。症状常为单侧,也可累及双侧或两侧轮流出现。 多数表现为突然的姿势改变(特别是从坐位变为站位时)诱发舞蹈手足徐动、肌张力障碍或肢体躯干扭转痉挛发作,持续数秒钟,通常1 min。发作时意识清醒。发作可达每日数10次至近百次。 2/3的患者发作持续30~60秒,半数患者发作1~10次/d,惊吓和过度换气也可诱发。还可因面部及下颌肌肉肌张力异常而影响语言。 有些患者在发作前出现各种感觉先兆。在很多家系中,可合并有良性婴儿痉挛发作。单纯肌张力障碍远较舞蹈性肌张力障碍多见。 头颅MRI和EEG检查均正常。 小剂量的卡马西平常可使症状戏剧性的得到控制。 不同遗传方式的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反应无显著区别,均呈现良性病程。发作次数随年龄增长而减少,可以自发缓解。 PKD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见,少部分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亦可散发。 Tomita(1999)在日本家系的研究中,将PKD基因定位于 16p11.2-q12.1,与ICCA综合征(infantile convulsions and choreoathetosis syndrome良性婴儿痉挛发作及舞蹈 手足徐动症)的基因共同覆盖6.0厘摩区域,连锁于离子通道基因。 Valeute等在印度家系中发现的第二种PKD的基因位于常染 色体16q13~q22.1。定位于 D16S685和 D16S503之间的 15.8厘摩(cM)区,与ICCA的基因不重叠。 PKD发病机制不清,有些病例发作时丘脑的血流量增加。 Yamashiro 在PKD的皮质体感诱发电位研究,发现皮质兴奋 没有增高,认为PKD的发作来自基底节通路。 2 PNKD/PDC PNKD是1940年Mount等用以描述1例23岁男性间歇性舞蹈性肌张力障碍患者。现更名为PNKD。 PNKD是婴幼儿起病,以舞蹈、肌张力障碍和投掷等各种形式组合的发作为特征的少见家族性遗传性疾病 。可以自发,也可由饮酒、咖啡、茶、疲劳、饥饿、焦虑、情感刺激 、月经、排卵等多种因素诱发,突然的运动不引起发作。 临床表现以自发性发作性肌张力障碍为主,表现双侧(偶为单侧)肢体舞蹈一手足徐动、躯干肢体扭转痉挛,有的患者伴有肌肉颤搐,男女比例为1.4:1,发作持续时间长,约数10分钟,有些可达6~8小时,每天发作l~3次,甚至有几个月的缓解期。发作频度随年龄增长而减少。 3 PED 1977年由Lance首先报道。通常在持续运动后尤其是行走和跑步后出现发作性肌张力障碍, 表现类似PKD,但发作通常在长时间锻炼后(10~15分钟)发生,持续时间较长( 5~30分钟) ,停止诱发活动可缓解。肌张力障碍常出现于腿部等锻炼部位。散发病例比家族性的常见,也可继发于其他脑部疾病。 抗癫痫药通常无效。 PED多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定位在2q33—35。Perniola等报道6例家族性PED患者中,5例在儿童期起病,均有痫性发作和轻度精神发育迟缓,提示其相互间 具有同样的遗传基础。外显率与年龄有关。PED的的病理机制尚不清楚。 4.NPD/HPD 1981年Lugaresi和Cirignotta等报道描述了一种在快动眼睡眠期反复出现肌张力异常、舞蹈手足徐动样动作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