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无线网络的地铁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开发-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VIP

基于无线网络的地铁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开发-软件工程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分类号 密级 UDC 注 1  学 位 论 文 基于无线网络的地铁信息发布系统设计与开发 (题名和副题名) 杨 炀 (作者姓名) 教授级高工 教授级高工 指导教师姓名 肖鸣宇 副教授 电子科技大学 成 都 杨湘帆 中国科学院上海高院 上 海 (职务、职称、学位、单位名称及地址) 申请专业学位级别 硕士 专业学位类别 工程硕士 工程领域名称 软 件 工 程 提交论文日期 2011.03.25 论文答辩日期 2011.04.30 学位授予单位和日期 电 子 科 技 大 学 答辩委员会主席 评阅人 年 月 日 注 1:注明《国际十进分类法 UDC》的类号 独 创 性 声 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 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 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 包含为获得电子科技大学或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 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谢意。 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电子科技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 文的规定,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 磁盘,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电子科技大学可以将学位 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 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 (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规定) 签名: 导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II 摘要 摘 要 随着轨道交通的不断发展,全路网、大客流已成为发展的必然结果。安全运 营从是政府、运营企业和社会公众所关心的共同问题。随着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 上海地铁日客流量突破 400 万大关。地铁人流量的暴增也带来了诸多的管理问题, 信息发布不够及时、信息沟通不通畅、信息监测有盲区,给安全运营带来了隐患。 其次,随着轨道交通的里程不断增加,线网不断扩大,人们使用地铁的频率 和在地下滞留的时间也随之增加。人们已经不满足于地铁单一的交通服务,希望 能有丰富多彩的地铁生活,享受到文化和娱乐的服务。 现有的信息发布系统基于有线网络,通过站厅、站台的大屏幕和车厢内的屏 幕向乘客公布各类信息。信息量及信息的传达率已不能满足乘客的需求。更无法 达到乘客个人定制服务的要求,乘客无法选择感兴趣的信息。因此建立可靠且功 能强大的信息发布平台是满足政府、运营企业和乘客共同需求的选择。 本课题将采用基于无线网络的信息发布系统。乘客通过手持机和固定终端及 时准确的得到地铁信息,上传建议和投诉,实时查询位置周边信息,并能自主的 选择娱乐等多方位的服务。覆盖范围遍及站厅、站台、车厢及地面出入口。系统 采用先进的嵌入式技术、数字版权技术、信息推送技术、位置服务技术等,以全 面提升信息发布的实施性、灵活性、安全性和准确性。 系统建成后将大大提升运营企业的服务质量,改善人流疏导能力,并为运营 企业与乘客间建立起沟通的桥梁。同时通过为乘客提供增值服务,提升服务能力, 满足乘客全方位的需求,并为地铁运营企业带来客观的经济收入。 关键词: 信息发布,嵌入式,数字版权,信息推送,位置服务 I Abstract Abstract As the subway have achieved a tremendous development, here comes an inevitable outcome of the national network and a huge passenger flow. So the securi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has been a heated concern for government, the subway enterprises and the whole public. The construction of metro system has also developed with a huge momentum. The daily passenger flow volume breaks the fringe of 4 million people per day. This has brought us a lot of management problems such as insufficient timeliness of information, obstructed communication, dead zone of information monitor, hidden danger of transportation security. In th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