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法第二次随堂测验拟答.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專利法第二次隨堂測驗擬答 一、 (參照課本第51、53-56、63、69-83、85-86、101-102頁) (凡寫出本題擬答所列之標題者各得兩分,完整引用本題擬答所列之法條者各得一分;若有敘述該法條之內容或該法條各款之內容者(如注釋所示),可另行各加一分,惟加分至滿二十分為止。) A:對一發明得授予其專利,所要求之法定要件如下: 1.專利適格標的:符合專利法第21條之定義 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且非專利法第24條明定排除於發明專利適格標的之三款項目 下列各款,不予發明專利:一、動、植物及生產動、植物之主要生物學方法。但微生物學之生產方法,不在此限。二、人體或動物疾病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法。三、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衛生者。。 2.產業上利用性: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 可供產業上利用之發明。。 3.新穎性: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1項後段之規定 無下列情事之一者:一、申請前已見於刊物或已公開使用者。二、申請前已為公眾所知悉者。或符合專利法第22條第2項 發明有下列情事之一,致有前項各款情事,並於其事實發生之日起六個月內申請者,不受前項各款規定之限制:一、因研究、實驗者。二、因陳列於政府主辦或認可之展覽會者。三、非出於申請人本意而洩漏者。及專利法第22條第3項之規定 申請人主張前項第一款、第二款之情事者,應於申請時敘明事實及其年、月、日,並應於專利專責機關指定期間內檢附證明文件。,且未有專利法第23條所規定之情事者 申請專利之發明,與申請在先而在其申請後始公開或公告之發明或新型專利申請案所附說明書或圖式載明之內容相同者,不得取得發明專利。。 4.進步性:未有專利法第22條第4項所規定之情事者 發明雖無第一項所列情事,但為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術所能輕易完成時,仍不得依本法申請取得發明專利。。 5.充分揭露:符合專利法第26條第2項 利用自然法則之技術思想之創作。 下列各款,不予發明專利:一、動、植物及生產動、植物之主要生物學方法。但微生物學之生產方法,不在此限。二、人體或動物疾病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法。三、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衛生者。 可供產業上利用之發明。 無下列情事之一者:一、申請前已見於刊物或已公開使用者。二、申請前已為公眾所知悉者。 發明有下列情事之一,致有前項各款情事,並於其事實發生之日起六個月內申請者,不受前項各款規定之限制:一、因研究、實驗者。二、因陳列於政府主辦或認可之展覽會者。三、非出於申請人本意而洩漏者。 申請人主張前項第一款、第二款之情事者,應於申請時敘明事實及其年、月、日,並應於專利專責機關指定期間內檢附證明文件。 申請專利之發明,與申請在先而在其申請後始公開或公告之發明或新型專利申請案所附說明書或圖式載明之內容相同者,不得取得發明專利。 發明雖無第一項所列情事,但為其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先前技術所能輕易完成時,仍不得依本法申請取得發明專利。 發明說明應明確且充分揭露,使該發明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能瞭解其內容,並可據以實施。 申請專利範圍應明確記載申請專利之發明,各請求項應以簡潔之方式記載,且必須為發明說明及圖式所支持。 (凡寫出本題擬答之第1點與第2點所列之各款內容者各得兩分,寫出本題擬答之第3點所列之內容與相關法條者各得一分。) A: 1.排除於發明專利之適格標的於現行專利法之規定: 下列各款,不予發明專利: (1)動、植物及生產動、植物之主要生物學方法。但微生物學之生產方法,不在此限。 (2)人體或動物疾病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法。 (3)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衛生者。 2.排除於發明專利之適格標的於專利法修正草案之規定: 下列各款,不予發明專利: (1)人體或動物疾病之診斷、治療或外科手術方法。 (2)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衛生者。 3.說明排除於發明專利之適格標的於現行專利法與專利法修正草案之差異處: (1)依現行條文第1款規定,目前僅對於有關微生物學之生產方法,始准予發明專利,為落實前揭全面開放動、植物專利之政策,故刪除第1款之規定。 (2)關於「生產動、植物之主要生物學方法」大多取決於隨機因素,人為技術之介入通常不具關鍵性影響,致該方法所要達到的目的或效果再現性不佳,而不符第26條第2項可據以實施之要件;該方法亦可能由於介入之人為技術為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通常知識者依申請前之技術所能輕易完成,而不符第22條第2項進步性之要件,故無須明定為法定不予專利標的。 (3)關於人類及複製人的方法係「妨害公共秩序、善良風俗或衛生者」,仍屬修正條文第2款不予專利之事由。 三、 (參照課本第69-83頁) (凡寫出本題擬答所列之完整法條或敘述其各款內容者各得兩分) A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