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中医诊断学第三章八纲辨证二寒热.ppt

课件:中医诊断学第三章八纲辨证二寒热.ppt

  1.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中医诊断学第三章八纲辨证二寒热.ppt

第二节 寒 热 寒热是辨别疾病性质的一对纲领 《景岳全书》“寒热者,阴阳之化也” 《素问? 阴阳应象大论》    “阳盛则热,阴盛则寒” 《素问? 调经论》    “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  寒热产生图示               生理平衡线                       阴  阴阳平衡   阳盛     阴盛   阳       (实热)   (实寒) 寒热产生图示                 病理平衡线                        阴  阴阳平衡   阳虚     阴虚      阳      (虚寒)   (虚热) 一、 寒 证 是疾病的本质属于寒性的证候  外寒:寒邪入侵肌表所致--表寒  内寒:寒邪直中脏腑--实寒     自身阳虚----虚寒 临床表现:  恶寒、畏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肢冷蜷 卧,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白 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 二、 热 证 是疾病的本质属于热性的证候。 表热:热邪外袭肌表所致 里热:外邪入里化热      气郁化火,食积化火     阴虚生内热    --虚热 临床表现:  发热喜凉,口渴饮冷,面红目赤,烦燥不宁, 痰黄涕浊,小便短赤,大便燥结,舌红苔黄而 干燥,脉数等  实热 三、寒证与热证的鉴别 寒热 口渴 面色 四肢 二便 舌象 脉象 寒证 恶寒喜热 不渴 白 冷 大便稀溏 小便清长 舌淡 苔白 迟或紧 热证 恶热喜冷 渴喜冷饮 红赤 热 大便干结 小便短赤 舌红 苔黄 数 《医学心悟?寒热虚实阴阳辨》 “一病之寒热,全在口渴与不渴,渴而消水与不消水,饮食喜热与喜冷,烦躁与厥逆,溺之长短赤白,便之溏结,脉之迟数以分之。假如口渴而能消水,喜饮冷食,烦躁,溺短赤,便结脉数,此热也;假如口不渴或假渴而不能消水,喜饮热汤,手足厥冷,溺清长,便溏,脉迟,此寒也” 四、寒证与热证的关系 (一)寒热错杂:是指在同一病人身上存在着不同性质的症状 1、上热下寒:如《伤寒论》中的“黄连汤”证 胸中有热,腹中冷痛,黄连汤主之 2、上寒下热:如胃脘冷痛,呕吐清涎,又兼见尿频,尿痛,小便短赤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3、表寒里热:《伤寒论》中“大青龙汤”证    发热恶寒,身痛,不汗出而烦躁者,大青龙汤主之 4、表热里寒:《伤寒论》中“桂枝人参汤”证    外证未解,而数下之,利下不止,桂枝人参汤主之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二)寒热转化 1、寒证化热, 2、热证化寒 八纲证候间的关系  (三)寒热真假:是指疾病在危重阶段,可以出现一些症状与本质相反的“假象” 1、真热假寒:“热极似寒” 2、真寒假热:“寒极似热” 证候真假 真热假寒--内有真热,外现假寒   产生机理:邪热内盛,阳气郁而不能外达   临床表现:高热伴四肢厥冷,恶寒或寒战, 神识昏沉,面色紫暗,脉沉;又见口鼻气粗,口 渴引饮,小便短黄,舌苔黄而焦干 证候真假 2、真寒假热--内有真寒,外现假热   产生机理:阴寒内盛,格阳于外(阴盛格阳)   临床表现:身热烦躁,面红如妆,神志躁扰 又见下肢厥冷,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脉浮大但 重按无力 名案欣赏 名案欣赏 分析: 假象——身热目赤,异常大躁,索水,脉洪大; 细诊——得水不欲咽,脉洪大而重按无力; 结论___内有真寒,外显假热,阳虚欲脱 治疗___回阳救逆 寒热真假的鉴别 寒热真假的鉴别要点: ①假象的出现,多在四肢,皮肤和面色方面,而脏腑、气血、津液等方面的内在表现,是如实的反映了疾病的本质,故辨证时应以里证、舌象、脉象等作为诊断的依据 寒热真假的鉴别 ②假象毕竟和真象不同,如假热之面赤,是面色恍白而仅在颧颊上浅红娇嫩,时隐时现,而真热的面红却是满面通红;假寒常表现为四肢厥冷,而胸腹部却是大热,按之灼手,或周身寒冷而反不欲近衣被;真寒是身卷卧,欲得衣被 寒热真假的鉴别   《景岳全书》提出试寒热法:“假寒误服热药,假热误服寒药等证,但以冷水少试之。假热者必不喜水,即有喜者,或服后见呕,便当以温热药解之;假寒者必多喜水,或服后反快而无所逆者,便当以寒凉药解之” 五、寒热与表里的关系 (一)表寒证 (二)表热证 (三)里寒证 (四)里热证 附病案1: 1、张某,男,54岁,1995年8月12日就诊。 患者于8月9日晚间起,感周身疼痛,发烧,咳嗽,10日早晨体温高达39.9℃,经某医院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治疗后体温很快降至正常,但11晚再次发烧,次日即来就诊。 初诊(8月12日):发热,头痛,咳嗽,吐白粘痰,咽痛而干,流涕,胸闷,纳差,四肢酸痛无力。舌淡红,苔薄黄不燥,脉象浮数。 附病案1: 辨证

文档评论(0)

iua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