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年7月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Jul.2010
第47卷第4期 Journal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Vol147No14
[收稿日期] 2009210228
[作者简介] 卢俊勇(1979—) , 男, 湖北仙桃人, 教育学博士, 重庆师范大学讲师, 从事教育史研究
“人的发展”与小班化教学的历史演进
卢俊勇
(重庆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 重庆 400700)
[摘 要] 小班化教学, 其实质在于促进“人的发展”。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小班化教学的演进历程恰恰对应于马克思
所认为的人的发展的三大阶段:“群体主体”诞生、“个人主体”发展与“类主体”生成。这就是说, 小班化教学并不
是自为的, 而是人为的, 为人的事物, 其最终的目的在于促成“把自己的全面的本质据为己有”的“总体的人”的实
现。
[关键词] 小班化教学; 人的发展; 历史
[中图分类号] G52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29162(2010)0420088205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 小班化教学在世
界范围内掀起了大规模的改革热潮。因之, 关于小
班化教学的实质问题也被置于广泛的讨论之中。然
而, 遗憾的是, 囿于认识的肤浅, 争论往往纠缠于
班级人数的15人、20人还是30人等表层化问题
上, 并没有找到小班化教学的根子所在。鉴于此,
本文拟从“人”的问题入手, 揭示小班化教学与人
的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
在人的发展问题上, 马克思的论述非常有启发
意义, 他说:“人的依赖关系( 起初完全是自然发
生的) , 是最初的社会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人的
生产能力只是在狭窄的范围内和孤立的地点上发展
着。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人的独立性, 是第二大
形态, 在这种形态下, 才形成普遍的社会物质交
换, 全面的关系, 多方面的需求以及全面的能力的
体系。建立在个人全面发展和他们共同的社会生产
能力成为他们的社会财富这一基础上的自由个性,
是第三个阶段。”
[ 1 ]
(P104) 这表明, 人的形成是
一个历史的过程, 分别经历了群体主体、个人主体
和自觉的类主体等三个依次发展的阶段。与此相对
应的教育发展形态分别为: 前班级教学时期、大班
教学时期与小班化教学时期。
一、前班级教学时期:“群体主体”的诞生
在时间上, 前班级教学时期主要指19世纪后
半叶班级授课制广泛流行之前的漫长时期。此阶
段, 即马克思所说的“人的依赖关系”时期。其主
要的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 主要的文化类型是整体
主义文化。这样的社会文化环境内在地决定了教育
的主要形态是个别教学和群体教学, 旨在培养“群
体主体”。
正如德国生物人类学家格伦所认为的那样, 人
是以“匮乏”为存在特征的。既没有动物的尖牙利
齿、皮实毛厚, 更没有唾手可得的天然食物, 所
以, 要生存, 人必须走出去, 独自面对外部的世
界。然而, 大自然的变幻莫测和洪水猛兽的突然来
袭, 往往使得单个人的努力付诸东流乃至命丧黄
泉, 个人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显得是那么的脆弱, 不
堪一击。所以, 为了生存, 人们只有把个体生命凝
结为一体, 利用群体的力量, 去战胜凶险的自然,
争取可能的生存机会。所以, 应该说, 群体存在是
人的最原初的存在样态, 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 马
克思宣称,“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
在其现实性上, 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 2 ]
(P56)
当然, 在整个群体化过程中, 群体本身的性质
并非铁板一块, 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 在“人的依
赖关系”未发生大的改动的情况下发生着形态的变
更。在茹毛饮血的年代, 人们最早结成的共同体是
一种“天然共同体”。“人的依赖关系”主要表现为
对“血缘族群”的依赖。在这时, 如果我们问他
(个体) 是谁, 他会回答“我不属于自己”, “我是
8 8
氏族的一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的交往范
围随之扩大, “人的依赖关系”也从单一的“血缘
族群”进展到“地缘族群”, 从此, 血缘的亲疏与
空间的邻近性成为共同体结合的主要原因。在这
时, 如果我们问他(个体) 是谁, 他会回答“我是
部落的一份子”, “我是城邦的一部分”。柏拉图就
认为,“人性是大写在国家之中的”, 亚里士多德也
断言, “城邦在本性上先于家庭和个人”
[ 3 ]
(P4) ,
这些言论都真实地反映了当时普遍存在着的根深蒂
固的群体意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的依赖关系”
进一步复杂化, 突破了“血缘族群”与“地缘族
群”的限制, 进入到“等级族群”, 也就是说, 群
体结合不再以血缘或地缘为条件而是以身份尊卑或
地位高低作为标尺。在这时, 如果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持续推动党的创新理论体系化学理化PPT坚持两个结合把握六个必须坚持PPT课件(带内容).pptx VIP
- 第五章幼儿园主题活动的环境创设.pptx VIP
- 中达a600变频器说明书.pdf VIP
- 校园欺凌与初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协同发展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老板电器应收账款及优化探究.docx VIP
- 一种柔性翻身多功能护理轮椅床.pdf VIP
- 小学英语与初中英语教学的衔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2025【阶跃阻抗低通滤波器的电路模型构建及其参数探析12000字】.docx VIP
- 2025中国银河证券校园招聘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docx VIP
- 参加活动的意义班会.ppt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