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目录
译者序 黑石,全球PE行业的一个象征
中文版序 私募股权,资本市场瞩目的新焦点
主要人物一览表
第1章 一场自我加冕的盛典
第2章 “这会是一个金矿”
第3章 德崇时代
第4章 黑石的诞生
第5章 “我们是您最忠实的拍档”
第6章 每一单交易都是或生或死的抉择
第7章 一个人的舞台
第8章 并购噩梦
第9章 对手不止一个
第10章 和彼得森分道扬镳
第11章 房地产,黑石的“新宠”
第12章 跻身王者之列
第13章 150亿美元,科技泡沫时代的巨大收获
第14章 昂贵的德国之旅
第15章 做一只精明的“秃鹰”
第16章 寻找下一个“施瓦茨曼”
第17章 塞拉尼斯,最成功的投资
第18章 变现再投资
第19章 必须成为第一个行动者
第20章 证券化,再掀并购狂潮
第2 1章 疯狂的写字楼聚会
第22章 黑石上市了
第23章 繁华后的落寞
第24章 该为这一切付出代价了
第25章 是创造者,还是掠夺者
第26章 资本,永恒的王道
译者序 黑石,全球PE行业的一个象征
巴曙松 研究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当前中国金融市场上私募股权(PE )投资的火爆程度,经常被夸张地形容为“全民PE时
代” ,据说金融界人士见面,几句寒暄之后,不谈谈PE就OUT 了;又据说在北京金融街或者
国贸附近的餐厅里,服务员因为听得太多、耳熟能详的缘故,也都大致知道GP (普通合伙
人)、LP (有限合伙人)、PB (私人银行)、PE等概念。
在这些场合,我常常在想,不断涌入私募市场的人们,他们最为需要什么样的阅读呢?
我想,找到这个行业里的标志性公司,从这个行业的起步,到这个行业的起起落落,一直到
现在还在这个行业呼风唤雨,让同行羡慕嫉妒恨的公司,分析这个公司的成长轨迹与经历的
风风雨雨,对于直接或者间接参与PE事业的人们来说,无疑是很好的读本。
于是,系统介绍美国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黑石集团的《资本之王》,就成为我们的
首选。
黑石在中国金融界被广泛知悉,缘于其2007年6月22 日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之
前,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斥资30亿美元,购入黑石集团约10%的股份。
十分凑巧的是,在其挂牌上市之后不长的时间内,次贷危机不断恶化,黑石股价也不断下
跌,至少从短期来看,把包括中投在内的投资者套牢其中。换言之,无论是运气好、还是精
明的时点计算,黑石创始人和原来的股东们成功实现了高位套现。这已经足够成为一个让中
国和美国的财经媒体反复挖掘、分析并反思的投资案例了。
在黑石上市之前,私募股权实际上一直是以一种十分谨慎低调、在外界看来甚至还有些
神秘的风格进行运营的。因此,黑石在2007年的上市引起了当时金融界的广泛争议。英国
《经济学人》杂志刊出的批评文章直接命名为《拯救施瓦茨曼》。美国《财富》杂志刊登的
文章以黑石会议室为背景,分析说,“每一个时代都需要一个象征性的任务” ,文章赞誉黑石
的施瓦茨曼为“华尔街的新国王” ,他会与华尔街曾经风云一时的摩根等人一起载入史册。
检索各种关于黑石的介绍资料,可以看到,虽然内容和角度有所不同,但是都会中规中
矩地介绍说,黑石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另类资产管理和提供金融咨询服务的机构,是全世界最
大的独立另类资产管理机构之一,也是美国规模最大的上市投资管理公司。同时,作为花
边,通常也都会介绍黑石公司名字的来历:黑石集团于1985年由彼得·彼得森(Peter
Peterson )和史蒂夫·施瓦茨曼(Steve Schwarzman)共同创建。黑石这个名字是施瓦茨曼想
出来的,schwarz在德文中的意思是“ 黑” ,peter在希腊文中的意思是“石” 。
不过,对于黑石的了解如果仅仅只是局限于此,那么,就确实没有充分借鉴这个行业的
先行者更为深刻的成长经验和体会。黑石的许多探索和做法,已经有不少在全球业界被广泛
采用和借鉴。
例如,黑石一直强调,在恶意收购十分流行的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资本市场上,黑石坚
持了一个当时看起来反潮流的规则—友好收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