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经济史第一章第二节中国古代自然环境的变迁教材编辑.ppt
一、历史气候及其变迁 二、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 二、四个温暖期和四个寒冷期 1、第一个温暖期 时间:出现在大约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前1100年,时间相当于新石器晚期与夏商时期。 环境特点:“气候最宜时期” “考古时期” 气候状况:这一时期大部分时间年平均温度高于现在2°C左右,一月份的平均温度大约比现在高3°C度至5°C度 地表生物:以亚热带、暖温带动物植物为主。 2、第一个寒冷期 时间:大约自公元前1100年开始,到公元前8世纪中叶结束,共经历了二百五十年。相当于历史上的西周时期。 气候状况:喜暖动物的南迁 ,寒冷空气影响到了长江流域 。 地表生物:热带和亚热带动物已经在中原地区消失。 3、第二个温暖期 时间:西周时期的寒冷气候结束后,气候迅速回暖。公元前8世纪中叶直至公元初的七百多年中,春秋、战国、秦、西汉都处在温暖气候中。 气候状况:公元前698年、前590年、前545年,位于山东曲阜的鲁国在冬季无冰可藏。山东西部、河南东部及秦岭等地都有梅树生长黄河流域的竹林茂密繁多。 4、第二个寒冷期 时间:从公元初到公元6世纪中叶的东汉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气候经历了持续六百年的第二个寒冷期。 物侯环境:物候比现代要推迟2~4周。公元225年(魏黄初六年),淮河首次结冰。北朝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的记载,当时的石榴树需要包裹才能过冬,否则会冻死。南朝的建康(今江苏南京)附近也能筑建冰房,在冬季储藏冰块。 “三月上旬及清明节桃始花为中时,四月上旬及枣生叶、桑花落为下时” 5、第三个温暖期 时间:我国历史上气候的第三个温暖期出现在公元6世纪中叶到9世纪末,持续了四百多年。这一温暖期正处在隋唐时期。 气候状况:最高年平均气温比魏晋南北朝高3°C,较之今天也要高1°C左右。 物候状况:梅树和柑橘等亚热带植物都能在华北地区生长。扬州地区已能种植双季稻。 《太平御览》引《新唐书》说;“开元十九年,扬州奏橹生稻二百五十顷,再熟稻亦八百顷,其粒与常稻无异。” 6、第三个寒冷期 时间:从公元1000年到1200年的两宋时期。 物候环境:公元十一世纪初期,华北已没有梅树了 。1111年(政和元年)太湖首次结冰,洞庭山上著名的橘树全部冻死,太湖一带河港的结冰现象较为频繁,官府曾专门设置破冰船。素有“荔枝故乡”之称的福州,先后在1110年(北宋大现四年)和1178年(南宋淳熙五年)两次遭受严重霜冻,荔枝全部冻死。原来无雪的岭南一带冬季也出现降雪。 北宋诗人苏轼哀叹“关中幸无梅”的诗句。 王安石《咏 红梅诗》有“北人初不识,浑作杏花看”之句。 7、第四个温暖期 时间:从公元1200 年到1300 年的南宋中期到元代中期。 物候状况:十三世纪初开始,气温回暖。南宋庆元六年(1200 年),嘉定六、九、 十三年(1213、1216、1220 年),杭州没有出现过冰和雪。元朝初期 河内和西安的恢复了司竹监的设置。 著名道士邱处机描写北京《春游》诗:“清明时节杏花开,万户 千门日往来。” 8、第四个寒冷期 时间:在公元十五世纪到十九世纪的五百年中,是我国历史时期的第四个寒冷期。 特点:这个寒冷期由三个冷峰组成。 竺可桢称这一阶段为“方志时期”。因为明清两代我国多数地方都有了方志,对区域性的气候变化有了更详细的记录,特别是对于各种异常的气候及 其所引起的灾害,提供了可靠的资料。 第一个冷峰出现在1470~1520年。1493年(弘治六年)淮河流域各地普降大雪,降雪期从当年九月持续到次年二月,长达半年之久。1513年(正德八年)洞庭湖、鄱阳湖、太湖同时结冰。 第二个冷峰出现在1620~1720年间。这个冷峰是整个寒冷期最冷的时期。其间,汉水7次结冰,太湖与洞庭湖4次结冰,淮河8次结冰。最南的鄱阳湖也曾结冰。北京在17世纪中叶冬季要比现代冷2℃左右。 第三个冷峰位于公元1840~1890年间。1859年(咸丰九年)“六月,青浦夜雪大寒,黄岩奇寒如冬,有衣裘者”。1873年(同治十二年),西安府三原县曾连续“大雪六十余日”。寒冷程度相当严重。 温暖时期一个比一个短,温暖程度 一个比一个低。 与温暖时期越来越短、温暖程度越来越低相反的是,寒冷时期却一般说 来一个比一个长,寒冷程度一个比一个强。 第一个寒冷期历经一百五十年(前1000 年左右到前850 年的周代初期); 第二个寒冷期历经六百年(公元初年 到600 年的东汉、三国、六朝时代); 第三个寒冷期比较短,仅经历了二百 年(1000 年到1200 的南宋时代); 第四个寒冷期从1400 年明末清初开始, 迄今已有五百八十年。 历史时期气候波动总的趋势 二、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 中国古代生态环境的变迁虽也受到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影响,但最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人类的活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光伏电站组件安装前测试记录及电源并网前单位工程调试报告(记录).doc VIP
- QCR 749.1-2020 铁路桥梁钢结构及构件保护涂装与涂料 第1部分:钢梁.docx VIP
- MTBE生产技术知识问答.pdf VIP
- (2025春新版本)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 端午粽》PPT课件.pptx VIP
-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共25张PPT).pptx VIP
- 颖川陈氏经秀族谱目录.doc VIP
- 2025年河北省国富农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人员招聘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掷一掷》部级优课陈萍老师—省级公开课课件.ppt VIP
- 古野GPS操作说明书中文_GP170.PDF VIP
- TT310系列超声波测厚仪.PDF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