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西游记》中的道教修炼观
一、道教参与《西游记》成书过程的可能性
《西游记》成书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这使得其中加入道教的内容具有了可能性。
1.《西游记》成书的历程
唐太宗贞观三年,三藏西行;十九年东归。三藏写过一本《大唐西域记》,记叙他在西域的见闻。他的弟子慧立、彦悰(cóng)作《大唐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有些经历便成了后来《西游记》中的素材。
宋代有一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分上、中、下三卷,是今本的雏形。这里已经有一个护送取经的猴行者了。敦煌向东北二百公里的安西城西万佛峡洞窟壁画,其中有数幅关于唐僧取经的壁画,有白马、猴行者,但还没有猪八戒和沙和尚,大概早于《诗话》。①
元明之间,有吴昌龄的《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杨东来《西游记》杂剧、《二郎神锁齐天大圣》杂剧等。而杨东来《西游记》中,已经出现了取经的五众。还有一部平话《西游记》,其一部分佚文存于《永乐大典》第13139卷“送”字韵的“梦”条中。元末传入朝鲜的《朴通事谚解》曾引用过《西游记平话》。
在明代世德堂百回本《西游记》产生前,还有两个本子:一是书林刘永茂刊刻、朱鼎臣编辑的《唐三藏西游释厄传》,十卷六十七回;一是齐云杨致和编、天水赵毓真校、绣谷锦盛堂梓的《西游记传》,四卷四十回。百回本文字更细腻,情节上也更丰满些。
通过以上,我们可以看到《西游记》不是一时一地一人所作的,在《西游记》故事完善的过程中,有没有道教信徒的参与呢?很有可能。
2.《西游记》与道教的缘份
李安纲先生撰文《〈性命圭旨〉是(西游记)的文化原型》、《〈还源篇〉是唐僧八十一难原型》②,《〈西游记〉的文化研究应该突围而出》等对《西游记》中的有关道教修炼的内容作了很详细的考证。澳大利亚柳存仁先生作在《全真教和小说西游记》③,发现《西游记》中所引用的很多韵文和语汇皆出自道教,如:马丹阳的《渐悟集》、王重阳的《全真集》、张伯端的《悟真篇》、彭致中编的《鸣鹤余音》等。还有很多学者都在探讨,如:金有景撰《关于(西游记)作者问题》④,认为《西游记》有“祖本和今本之分”,祖本的确有“证道”主旨。
明代最早的几个百回本《西游记》并未署作者,只有校者和序者,如世德堂本卷首刊有“华阳洞天主人校”字样,华阳洞天是道教第八洞天,在茅山。吴圣昔先生作《西游记作者诸说追踪和述录》⑤提出了六说或九说,认为最先把小说《西游记》同《长春真人西游记》相混,并将著作权亦归之于邱处机的可能是生于明末清初的毛奇龄;首倡吴承恩著说者为清人昊玉搢、阮葵生和丁晏诸人。清康熙初年,汪象旭(澹漪)以《西游证道书》的名字刊印《西游记》,并认为作者是长春真人邱处机。《道藏·正一部》收有《长春真人西游记》二卷,门人真常子李志常述,所述是西行见成吉思汗的事。
《西游记》的成书经过了漫长的时间、广泛的地域,象唐的俗讲、宋的平话、元的杂剧都曾是佛教徒、道教徒用来传播教化的工具,至南宋、金、元是道教极其发展的时期,心性修炼、内丹修炼已风行于社会,故《西游记》产生过程中渗入道教的思想是完全有可能的。从整体构思上的内丹思想和先命后性(先悟空后三藏)的特征,以及第三十六至三十九回对乌鸡国全真的批评看,笔者推测《西游记》的作者当是一个精通南派内丹道的高人,这仅是推测。
下文试图对《西游记》故事中的道教义理及全书整体构思上的道教思维模式作一简略分析。
二、道教的性命观与悟空、三藏、观音菩萨
1.道教的性命双修
《性命圭旨·性命说》:“何谓之性?元始真如,一灵炯炯是也;何谓之命?先天至精,一炁氤氲是也。”“性无命不立,命无性不存,而性命之理又浑然合一者哉。”元·李道纯《中和集》卷四:“高上之士,性命兼达,先持戒定慧而虚其心,后炼精气神而保其身,身安泰则命基永固,心虚澄则性本圆明,性圆明则无来无去,命永固则无死无生。至于混成圆顿,直入无为,性命双修,形神俱妙也。”
内丹道的心性修炼观是有一个发展过程的。
《道德经》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第十六章:“复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这是宇宙生成论的观点。由虚无,产生混然一体的“有”,分阴阳天地,再成三才,天地人相互作用,则品物流行。修道就是使身心从纷芸的后天人为状态回到虚极静笃的先天自然状态,所谓返本还源。《道德经》第一章说:“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是有、无观。
魏晋南北朝,随佛教传入,本体论的思想也传入了。其观察人生、万物的角度不是从其生成的源头上,而是要从事物的本质上,讲“缘起性空”,认为任何事物,其都由诸多缘因构成的,缘因又有缘因,没有第一原因,事物的本性是“空”的,无自性的,事物可接触的部分叫“色”。认识本性的“空”,就不会为事物的“色”所迷。这是空、色观。
隋唐以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100道100以内纯进位 退位的口算题目.doc
- 1500吨油趸船新建钢制船舶涂装工艺.doc
- 1995-2014年度中国A股总市值 M2和GDP逐年分布数据汇总 只供参考用.doc
- 2015年上海高考材料作文 刚与柔:刚柔并济 造就和谐自我-满分作品.doc
- 2014年度诺贝尔专项奖获得者及其简介大全.doc
- 2015年介廷乡基层卫生服务院有关结核病的专项防治工作计划.doc
- 2015年福建省五强两比钢筋省厅题库 电子题库 答案标红.doc
- 2016-2017学年度牛津译林版英语7A Unit6 素质提升堂考卷.doc
- 2016-2017学年天津滨海新区初二数学第一学期期末卷含答案.doc
- 2016-2017期中考试质量分析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安定区福台小学教导处)李玉江.doc
最近下载
- 2024年安徽省合肥市庐阳区小升初数学试卷附答案解析.doc VIP
- 2025年陕西铜川市事业单位招聘带编入伍高校毕业生3人笔试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docx VIP
- 事业单位宣传工作总结PPT.pptx VIP
- TCCIAT_0003-2019_建筑施工承插型轮扣式模板支架安全技术规程.doc VIP
- 超声波探伤培训教材.doc VIP
- 2024年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pdf VIP
- 合并工作底稿完整版带公式.xls VIP
- 2025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17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家具设计软件:SketchUp二次开发_(6).动态组件设计与应用.docx VIP
- 2025江苏苏州昆山国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期招聘17人笔试模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