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
史前易考
况 君
《易经》在中国传统文化典籍中之所以具有永恒魅力,因其不止蕴含精深的哲学思想,并有多方面的文化研究价值。哲学家重视其“一阴一阳之谓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刚柔相推而生变化”,“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等光辉哲学思想;史学家注重其中保存着古代氏族社会和早期奴隶社会的生产、生活状况的史实和上古礼法、民俗资料;政治家感兴趣的是从中汲取“开国承家”、“万国咸宁”、“赦罚明法”、“遏恶扬善”、“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等治理国家、安定社会的政治、伦理思想;文学家从中接受“得意而忘象”的形象思维方法,以及“鸣鹤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等数十首古代歌谣。因此长期以来《易经》一书理所当然地被奉为群经之首,作为中华民族经邦济世之宝典,为历代明君贤相、志士仁人所重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日益发展,全球化经济、全球化文化的浪潮汹涌澎湃,发展易经文化具有巨大的现实价值和意义。
中国向来自称为炎黄子孙,自认为五千年文明古国,但自近代以来疑古之风大盛,只承认甲骨文、金文为证的夏商以后的历史,对以前历史一概视为传说。实际上中华民族的历史不是三千年,也不是五千年,而是有六千年悠久的光辉灿烂史。
古籍《尚书.序》载:“古者伏羲氏之王天下也,始画八卦,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由是文籍生焉。《竹书纪年》说:“太昊(伏羲)之母居于华胥之滨,履巨人迹……生帝于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近),以木德王,为风姓,都宛丘(今河南省淮阳县)。龙马负图出河,始作八卦,以龙纪官…..造书契,作甲历,制嫁娶,定姓氏。”由于伏羲时代在炎黄和黄帝之前,史书列之为三皇之祖,民间称“人祖”,奉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然而,史学界普遍认为这两段史载是神话传说,不予采信。但是台湾中国六经学术研究会董事长张渊量博士先后13次到天水卦台山考察,国际易学联合中心副会长刘潇瑛先生亦同往河西走廊及河南淮阳实地研究,多方论证,上述记载均有实据。
首先,伏羲建都的宛丘古城,在河南淮阳出土了。史载:“伏羲作都于宛丘”,“伏羲没,神农氏因其旧而都之,故名之曰陈。”陈即现在的淮阳。《淮阳县志》:“宛丘在县城东南。”考古人员果然在淮阳县城东南方四公里的平粮台上挖掘出了埋藏数千年的宛丘古城。此城宽大10M,总面积5万㎡,经C14测定,筑城年代为4500年前。此城应为神农“因伏羲旧都而都之。”考古家惊奇地发现在此城下面还有一层氏族部落群的遗址,由此可推断神农之前应是伏羲时代遗址。天水西城有伏羲庙,再向北30余公里秦安大地湾,发掘出各种彩陶及从事栽培、养猪、纺织的遗迹。还有宏伟的宫殿式中心建筑的遗迹。彩陶上出现了十几种书写的类文字符号,如“卜”、“八”、“丁”、“个”、“十”等,已是文字的雏形。其中有陶碗、背面线形饰纹组成两组螺旋形,互相缠绕,恰似太极图中的阴阳两鱼互环互抱,在又一个陶碗的底部嵌有八个实出点,恰似八卦的象征。这些都证实了伏羲氏生于成纪(天水),并且“造书契”“养畜牲”、“去巢穴之居治屋庐
第二,史载:“庖牺氏(即伏羲氏),风姓也,蛇身人首”。说明伏羲氏族部落最早的图腾是蛇,后来伏羲氏统一各部落后,采取马首、鹿角、蛇身、鱼鳞、虎掌、鹰爪组成具有万能之力的神物作为整个部落新图腾,有幸的是在河南濮阳西水城距淮阳200公里的古墓中发现一条用贝壳构筑的青龙图像,此龙兽头、鹿角、鳞身、鱼尾,经C14测定,距今六千余年,被称为“华夏第一龙”。其时代及地域与伏羲时代与活动地域相符合,这说明史载关于伏羲的各种记载属实,并非虚构。
第三,在距伏羲故都淮阳四百公里的安徽含山县于1987年掘出一块玉刻的八卦图,经C14鉴定为5000年以前的物品(1987年8月8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报道),这说明八卦早在5000年以前便已存在,但此八卦是如何而来呢?
第四,天水(古成纪)城北的卦台山,传即伏羲画卦之处。在众山环抱之中,一片绿野,中间一峰巍然突起,堆翠叠绿,如同盘中玉笋,上擎青天。山顶,有伏羲祠、画卦台。在台上观望,只见台周为一片盆地,恰如一幅太极图形,渭水自侧面屈曲流来,至台后成S形环绕而过,恰似太极图中阴阳分界的S形曲线。更为奇妙的是卦台山八面,恰有八座高峰,其形状西北如马(当地百姓称为龙马山),北峰如猪,东北峰似狗,东峰似龙,东南峰似鸡,南峰似凤(雉),西南峰似牛,西峰似羊。
(注:
雉
离
鸡 巽 坤 牛
龙 震 兑 羊
狗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