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社会契约论和新社会契约论之比较探源.docVIP

古典社会契约论和新社会契约论之比较探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社会契约论与新社会契约论之比较探源 郭瑞霞? 【作者简介】郭瑞霞(1987 ? 【作者简介】郭瑞霞(1987— ),女,山东潍坊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政治学基础理论研究。 (华侨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福建 泉州 362021) 摘要:社会契约论作为一种论述国家起源和政治权力合法性的理论,其思想来源并不多元化,立论逻辑也不复杂,学者对它的批判亦从未停止过,但是它却一直经久不衰而且有所发展。本篇文章便试图从其思想来源和立论逻辑谈起,探索其价值和不足,以及新社会契约论者对于这些不足所作出的努力,从而为社会契约论的强大生命力寻求证明。 关键词:古典社会契约论、新社会契约论、自然状态、国家起源 Classical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nd a comparison of the new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bstract: the social contract theory, as a kind of theory discusses the origin of state and the legality of the political power , its thought origin is not diversified , theoretical logic is less complex and scholars to its critical also never stopped , but it has been enduring and some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try to discuss the social contract theory’s thought origin and theoretical logic to explore its value and the insufficiency, and discuss the efforts that the new social contract scholars who had made to these disadvatages to seek proof for social contract theory’s powerful vitality. Keywords: classical social contract theory; new social contract theory,;natural state; origin of state 一、古典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来源和立论逻辑。 (一)古典社会契约论的思想来源。 从霍布斯,经斯宾诺莎、洛克、卢梭直到康德,都是古典社会契约论的典型代表人物,无论其具体思想有何区别,其思想来源确有相当的一致性。其两个主要的思想来源便是契约论思想和自然法思想。 早在古希腊“智者学派”时期,智者们便对契约论思想和自然法思想做过详细的界分。智者安提风认为,自然的规则优先于契约的规则。而普罗泰戈拉的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则明确界定人为法则优先于自然法。到古希腊后期,两种思想进一步分化为斯多葛学派的自然法思想和伊壁鸠鲁的契约论思想。前者强调自然把人联合在一起而组成了社会,后者认为人们以契约的方式建立国家并组成政府。 伊壁鸠鲁的契约论来源于其原子论。他的原子论脱离了德谟克利特的在漩涡中运动的原子的命运,而后者的这种漩涡运动中的原子,暗示“一切均由必然性而产生,这必然性就是命运、法律、天命和世界的创造者。”参考文献:[1]p253普卢塔克.论诸哲学家的见解[M].第一卷,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全集[M].第40卷.伊壁鸠鲁的原子论描述了原子的三种运动形式:由其自身“质料”所规定的直线下落运动,这种重量作用下的运动具有必然性;由原子坚实、独立、不可再分的“形式”及其下落运动,造成了独立原子间的碰撞,这种碰撞运动,既是独立原子直线下落运动的必然结果,又带有偶然性的因素,比如哪些原子相撞,是偶然的;碰撞的原子,由于相互之间的作用力,发生了偏斜运动,这种偏斜是纯粹偶然的,谁也不能规定它的偏斜方向和偏斜运动力度,谁也不知道偏斜的原子将会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再度相撞,因此这种偏斜运动带有重要的自由价值。其实,在这三种运动的过程中,由于原子数量的极致丰富,偏斜超越碰撞成为碰撞之前的第二种运动,而由直线下落运动和偏斜运动所造成的碰撞,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直观化即“社会契约”。在伊壁鸠鲁的契约论中,强调了个人的价值和每个缔约人的自由价值。个人相当于独立的原子,作为独立的个体,而不仅仅是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即享有受尊重的权利和平等权,从而把社会契约的最终约束力也放在个人;个人作为契约缔结的主体,其自由缔结契约的意志是伊壁鸠鲁最看重的,“所谓‘契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