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山水画经典教程.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元代山水画经典教程.ppt

元代山水画;;元四家;黄公望;丹崖玉树图;富春山居图;九峰雪霁图;黄公望画风雄秀、简逸、明快,对明清山水画影响甚大,为“元四家”(外三家为吴镇、王蒙、倪瓒)之首。 他一度曾以卖卜为生。后参加了主张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全真教,更加看破红尘。由于长期浪迹山川,开始对江河山川发生了兴趣。为了领略山川的情韵,他居常熟虞山时,经常观察虞山的朝暮变幻的奇丽景色,得之于心,运之于笔。他的一些山水画素材,就来自于这些山林胜处。 他在创作风格上主张学习前人,并提出见到好山好水就随时写生,不被动绘画创作。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的杰作,也是中国古代山水画的巅峰。;《富春山居图》为纸本水墨画,宽33厘米,长636.9厘米,是黄公望晚年的力作。它以长卷的形式,描绘了富春江两岸初秋的秀丽景色,峰峦叠翠,松石挺秀,云山烟树,沙汀村舍,布局疏密有致,变幻无穷,以清润的笔墨、简远的意境,把浩渺连绵的江南山水表现得淋漓尽致,达到了“山川浑厚,草木华滋”的境界。这样的山水画,无论布局、笔墨,还是以意使法的运用上,皆使观者不能不叹为观止。正如恽南田所说,“所作平沙秃峰为之,极苍莽之致。”董其昌还曾说,他在长安看这画时,竟觉得“心脾俱畅”。; 吴镇;渔父图;双桧平远图;洞庭渔隐图; 吴镇是一位典型的文人画家,他的画艺并不广博,擅长山水,兼擅墨竹、古木,山水取材也十分偏狭,这与他长期生活在杭嘉湖平原密切相关。这一带是江南的米粮仓,河港湖汉纵横交错,沿岸芦荻丛生,江中渔舟点点。这注定了生活在这一带的画家们必然会沉浸在抒情诗般的画境中。 吴镇的画风沉郁清壮、朴茂湿润。遗憾的是,他传世的山水画很少,藏于海内外者仅十余幅。 吴镇的山水意境苍茫沉穆,有如黄昏时分的宁静,却无凄凉之感,这正是画家平和淡泊的心境与画境的统一,这一切均得益于先辈传统,吴镇对先贤的山水画艺广取博揽,上探董源、巨然的笔意和北宋李成、郭熙的北方山水画派,兼取米芾父子的“米氏云山”墨点,又略得南宋马远、夏珪的水墨苍劲,而元初赵孟頫、高克恭的文人意笔对吴镇亦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面临丰富的山水传统,吴镇对巨然的披麻皴和点苔等笔墨情有独钟,取法甚多。;最关键的是吴镇不囿于前人之法,不重复先人的笔墨,而演化为属于自己独到的造型语言。吴镇的山水画构图,大致有两类:一是一江两岸或将近坡远渚平列置于江湖之中,起伏平缓;二是在前者基础上画一突兀巨峰或数株巨木,打破平行线式的构图。立轴的题款、题文大多在上方。山水画题材,他多选绘江上渔父的荡舟、垂钓生活,以此点景,作为山水画的主题。吴镇的山水画很少用色,以水墨为主,其功在用水,以朴茂湿润见长,善用淡墨画石、浓墨点苔,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江南土质山的地质特点,抒发了他淡泊坦然的精神情绪。 ;双桧平远图;倪瓒;六君子图;容膝斋图; 元天历三年(1330)到至正十一年(1351)的20年内,是倪瓒绘画创作的成熟期。这时期,倪瓒广泛交际,友人多为和尚、道士或诗人、画家。他作的诗作多半也是和这类人酬唱之作。他的至交张伯雨是有名的道士,倪瓒曾为其精心绘制了《梧竹秀石图》。另一位他所推崇的名画家黄公望亦是当时新道教全真教中名人,道学深邃,比他年长32岁。倪瓒48岁时,此时,他开始信仰道教(全真教),养成了孤僻猖介的性格,超脱尘世逃避现实的思想,这种思想也反映到他的画上,作品呈现出苍凉古朴、静穆萧疏的意向。 从元至正十三年(1353)到他去世的20年里,倪瓒漫游太湖四周。他行踪飘泊无定,足迹遍及江阴、宜兴、常州、吴江、湖州、嘉兴、松江一带,以诗画自娱。这时期,也是倪瓒绘画的鼎盛期。他对太湖清幽秀丽的山光水色,细心观察,领会其特点,加以集中、提炼、概括,创造了新的构图形式,新的笔墨技法,因而逐步形成新的艺术风格。作品个性鲜明,笔墨奇峭简拔,近景一脉土坡,傍植树木三五株,茅屋草亭一两座,中间上方空白以示淼淼的湖波、明朗的天宇,远处淡淡的山脉,画面静谧恬淡,境界旷远, 此种格调,前所未有。;《渔庄秋霁图》是倪瓒五十五岁时的作品,充分展现了他成熟时期的典型画风。画卷描绘江南渔村秋景及平远山水,以其独特的构图显露个人特色,即所谓的“三段式”。画面以上、中、下分为三段,上段为远景,三五座山峦平缓地展开;中段为中景,不着一笔,以虚为实,权作渺阔平静的湖面;下段为近景,坡丘上数棵高树,参差错落,枝叶疏朗,风姿绰约。整幅画不见飞鸟,不见帆影,也不见人迹,一片空旷孤寂之境。  中国画极为讲究笔法。倪瓒在前人所创“披麻皴”的基础上,再创“折带皴”,以此表现太湖一带的山石,如画远山坡石,用硬毫侧笔横擦,浓淡相错,颇有韵味。其画中之树也用枯笔,结体有力,树头枝丫用雀爪之笔型点划,带有书法意味。画的中右方以小楷长题连接上下景物,使全图浑然一体,达到诗、书、画的完美结合。倪瓒平实

文档评论(0)

186****778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