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技术型高中专业教师角色压力及工作倦怠关系之研究情绪劳务的调节效果.PDF
教育政策論壇,2017 年 8 月
二十卷三期,65-94
DOI 10.3966/156082982017082003003
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角色壓力及工作
倦怠關係之研究:情緒勞務的調節效果
* ** *** ****
廖錦文 、王常晉 、江耀宗 、陳宣煉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角色壓力、情緒勞務及工作倦怠之關係。
為達研究之目的,本研究透過34所技術型高中學校、485名專業教師的問卷調查,
並使用描述性統計分析、驗證性因素分析、階層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資料分析
及本研究假設之驗證。研究結果顯示,技術型高中教師的角色壓力及情緒勞務正向
影響工作倦怠。此外,技術型高中教師的情緒勞務愈高,會顯著強化角色壓力對工
作倦怠的影響,說明情緒勞務在角色壓力與工作倦怠之關係間具調節效果。
關鍵詞:工作倦怠、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角色壓力、情緒勞務
*
廖錦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教授
**
王常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
江耀宗: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班研究生
****
陳宣煉: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與技術學系博士
教育政策
66 Educational Policy 2017 年8 月 第二十卷第三期
論壇Forum
壹、前言
受到大環境影響,技職教育與產業銜接出現嚴重落差,特別是身處技職領域、
教授專業及實用技能學科為主的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為了因應新課綱的推行及貼
近實務所需,除須調整原有的教學內容,還需不斷精進自身的技術,甚至到業界的
現場實習,種種變化都帶給技職體系師資偌大的衝擊與挑戰。加上包括 12年國民基
本教育、校務評鑑、教師專業評鑑、家長及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事務等一系列的教改
方案,都讓參與執行工作的學校教師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戴文雄與許焴楨,
2014 )。此外,不同於一般科目教師,在《技職教育法》第26條的規範下,專業科
目或技術科目教師每任教滿六年,應至與技職校院合作機構或與任教領域有關之產
業,進行至少半年以上與專業或技術有關之研習或研究。新課綱及新法實施後是否
會對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產生額外的負荷及壓力,為本研究之首要動機。
技術型高中過去為產業培育大量的基礎技術人力,但現今絕大部分的學生卻以
升學為目標,連帶影響了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方針,在實務面及升學面的考量亦時常
受到家長及學校的關切。然而,技職教育不僅需要理論面的知識,更應重視務實致
用的技能傳授。此外,學生生涯輔導、課業輔導以及行政工作等業務皆須由教師來
負擔,面對如此沉重的工作壓力,不僅要控制自我的情緒,更需要調整情緒,以產
生符合多重面向需求的情緒(賴英娟、巫博瀚與張盈霏,2008 ),也因此產生情緒
的勞務。目前臺灣情緒勞務之研究主要集中於國小教師或幼教教師(陳信憲與許銘
珊,2011 ),部分對象為中等教育之教師,然尚未有僅針對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進
行研究之文獻可參酌,顯示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方面之文獻仍待充實,因此,探討
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之情緒勞務,為本研究之動機二。
在少子女化所產生的招生壓力下,許多私立技術型高中教師必須到上游學校招
生,未達應有之招生額度甚至還須扣薪,除了模糊教學本業,也對其身心造成龐大
負擔,加上新課綱及新法等政策初行的陣痛期,預料將提高教師的壓力,進而致生
工作上的倦怠。而 12年國民基本教育等政策實施後,不管在學校經營管理、教材教
法與課程或班級經營等各方面,均讓基層教師的工作壓力日益增加,身心長期承受
壓力與情緒之耗竭,教師容易感到挫折而產生工作倦怠感(羅志成與賴東榮,
2011 )。因此,對於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工作倦怠之成因進行瞭解並預防,為本研
究之動機三。
廖錦文、王常晉、江耀宗、陳宣煉 技術型高中專業教師角色壓力及 67
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情緒勞務的調節效果
國內外雖已有許多教師角色壓力與其工作倦怠關係之研究,然而,針對在其關
係間是否存在與個人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