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丽江古城的规划结构与建筑布局
1丽江古城概况
雪山脚下的丽江古城是遐迩闻名的人
文旅游景点,整个城市的建筑规划设计和浓
郁民族特色的建筑风格让世界叹为观止,曾
被世人誉为 “东方的瑞士”、“山国小苏州”、
“人间花园”。1997年12月,丽江古城与山
西的平遥古城、湖南的凤凰古城一并被联合
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评选为世界
文化遗产(如图1-1)。
1.1丽江古城的自然地理环境
丽江纳西族自治县位于我国云南省西
北部,其地理坐标为北纬26°34’至27°
图1-1
26’,东经99°23’至100°32’之间,面
积7648平方公里,人口 32.9万人。这里
居住着纳西、栗栗、普米、汉、白、彝、藏
等十多个民族。其中、纳西族18.4万人,
占总人口的57%。丽江的地势由西北向东南
倾斜,呈阶梯状递降。海拔最高点在玉龙山
主峰扇子陡为3396米,最低海拔在金沙江
河谷,为1219米,高差达4337米。丽江古
城坐落在玉龙山下一块海拔2400米的高原
台地上,全城面积达3.8平方公里。
图2-2
1.2 丽江古城的历史文化渊源
丽江古城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根据考古发现,早在秦汉以前,丽江就有古人类
活动的足迹。丽江地区历史悠久,然而,丽江古城的雏形究竟形成于何时,目前仍是一个存
在争议的问题。有两种观点:一是宋末元初说,按此说,丽江古城的历史有七八百年;二是
唐初说,古城的历史当再上溯五百年。古城地处滇、川、藏交通要冲,自古以来是汉、藏、
白、纳西等民族文化、经济交往的枢纽,是南方丝绸之路和 “茶马古道”的重镇及军事战略
要地,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到了明清两代,古城成为丽江府府城。明朝洪武年间,木氏土司仿北京紫禁城之制对古
城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扩张,但在清咸丰、同治年间,古城在杜文秀回民起义中又遭到很
大破坏。经清末、民国及建国后的修复和建设,古城的布局和形制仍保留着明清的格局。
2 丽江古城的规划原则及营造手法
丽江古城的规划原则及营造手法,既存在对北京紫禁城一些建制形式的效仿和吸取,又
考虑到了用地的实际情况和居民的心理行为特征,既融合了汉、白、彝、藏各民族精华,又
有纳西族的独特风采。对于纳西族来说,东方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代表着光明和生命,因此民
居建筑以坐西朝东为最佳朝向;山是神的居所,而水代表着与祖先联系的脉络,因此山、泉(被
视为水之源头)及其周围的森林受到虔诚的崇拜和严格的保护。这些都使得纳西族的居住空
间具有山水相依的宜人环境和人神共处的象征性格。丽江古城典型地体现了纳西族聚落的这
种传统空间理念。
中国传统的都城四周都有作为防御的城墙,丽江古城古时却没有城墙。传说原因有二:
一曰统治纳西的土司为木姓,木字加口即为“困”字,此乃大忌,故木氏土司不筑城;二曰,
古城四周青山环抱,形成了天然的 “城墙”,通往外地的要隘,都有天然的关口,起着防御
的作用。
2.1 古城的选址
古城的选址,
充分考虑了地形、地
貌、方位、朝向、气
候、水源等因素。古
城位于丽江坝子中
央,“负阴而抱阳”
——北依象山、金虹
山,西忱猴子山,山
体既挡住了西北方
向冬季寒风的侵袭,
又作为城市的依托,
构成城市空间的起
伏变化;东面和南面与开阔坪坝自然相连,阳光充沛。整个古城形成了坐靠西北,放眼东南
的空间格局(如图2-1)。源于黑龙潭,从象山山麓流出的玉泉水从古城的西北湍流至玉龙
桥下,并由此分成西河、中河、东河三条支流,然后再经多次匀水分流,如条条柔软的碧带,
穿街绕巷,流布全城,形成了 “家家门前绕流水,户户庭前垂杨柳”的诗画图。
2.2 以水为脉的水巷空间布局
以水为核心的丽江古城因水的活用而呈现特有的水巷空间布局。古城主街傍水,小巷临
渠,365座木石桥与河水、绿树、古巷、古屋相依相映,展示了高原少数民族地区水乡 “古
树、小桥、流水、人家”的美学意韵(如图2-2)。
2.2.1 街道系统的形成
水元素的大量引入,使丽江古城无法按照 “方
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途九轨”的中原
建城制度的建成,而采取一种较为自由的城市空间
格局。城中无方整的道路网,也没有严谨的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初中地理新课程标准考试题七套(含答案).docx VIP
- 掺镱光纤预制棒、掺镱有源光纤及其制备方法.pdf VIP
- 2025年辽宁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库及一套完整答案详解.docx VIP
- 人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角的度量》测试卷推荐.docx VIP
- 党志愿书空白表格.doc VIP
- 强直性脊柱炎的护理查房PPT课件.pptx VIP
- 项目提成管理制度.docx VIP
- 2025中国南水北调集团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第二批社会招聘笔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新外研版高中英语选择性必修2Unit5课文翻译.pdf VIP
- 广西示范性高中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调研测试数学试题(解析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