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docxVIP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赏析 原诗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⑻,明朝散发弄扁舟⑼。 ? 注释 ⑴此诗《文苑英华》题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所别者一为李云,一为李华。李白另有五言诗《饯校书叔云》,作于某春季,且无登楼事,与此诗无涉。宣州:今安徽宣城一带。谢朓楼:又名北楼、谢公楼,在陵阳山上,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并改名为叠嶂楼。饯别:以酒食送行。校(jiào)书:官名,即秘书省校书郎,掌管朝廷的图书整理工作。叔云:李白的叔叔李云。 ??? ?⑵长风:远风,大风。 ??? ?⑶此:指上句的长风秋雁的景色。酣(hān)高楼:畅饮于高楼。 ??? ?⑷蓬莱:此指东汉时藏书之东观。《后汉书》卷二三《窦融列传》附窦章传:“是时学者称东观为老氏藏室,道家蓬莱山”。李贤注:“言东观经籍多也。蓬莱,海中神山,为仙府,幽经秘籍并皆在也。”蓬莱文章:借指李云的文章。建安骨:汉末建安(汉献帝年号,196—220)年间,“三曹”和“七子”等作家所作之诗风骨遒上,后人称之为“建安风骨”。  ⑸小谢:指谢朓,字玄晖,南朝齐诗人。后人将他和谢灵运并举,称为大谢、小谢。这里用以自喻。清发(fā):指清新秀发的诗风。发:秀发,诗文俊逸。  ⑹俱怀:两人都怀有。逸兴(xìng):飘逸豪放的兴致,多指山水游兴,超远的意兴。王勃《滕王阁序》:“遥襟甫畅,逸兴遄飞”。李白《送贺宾客归越》:“镜湖流水漾清波,狂客归舟逸兴多。”壮思飞:卢思道《卢记室诔》:“丽词泉涌,壮思云飞。”壮思:雄心壮志,豪壮的意思。 ⑺览:通“揽”,摘取。览明月:《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作“揽明月”。 ⑻称(chèn)意:称心如意。 ⑼明朝(zhāo):明天。散发(fà):不束冠,意谓不做官。这里是形容狂放不羁。古人束发戴冠,散发表示闲适自在。弄扁(piān)舟:乘小舟归隐江湖。扁舟:小舟,小船。春秋末年,范蠡辞别越王勾践,“乘扁舟浮于江湖”(《史记·货殖列传》)。 赏析1 ????这首诗与《将进酒》抒发的情绪相近。它是天宝十三年李白游宣城时作。天宝十一年,诗人北游邺郡、邯郸、广平,并到达安禄山统治下的幽州,亲眼见到安禄山的骄横跋扈以及为发动叛乱积极备战的情景。顾念国家命运,诗人心中无限忧虑。正在这时,于宣城担任长史的本家兄弟李昭,邀请李白南游。李白于天宝十二年初秋到达了宣城。诗人在宣城的生活,表面上虽然显得悠闲,但郁积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却时时袭上心头。他想到自己被玄宗“赐金放还”,仕途失意,报国无门,一种怀才不遇、愤恨不平之情油然而生。正当此时,他的叔父李云去往江南,路过宣州。诗人于是借在谢脁楼饯别李云之机,尽情地发泄胸中的苦闷。 “宣州”治所在今安徽宣城。谢脁楼是南朝著名诗人谢脁做宣城太守时所建,也称谢公楼,或北楼。“校书叔云”指李白叔父秘书省校书郎李云。不过这首诗诗题一作《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则是陪李白的叔父监察御史李华登楼抒怀之作。从诗的内容看,后一题更为切合,诗中并无饯别之意,只是放歌抒怀。 诗的一开始,作者就将积郁在心中的苦闷尽情倾泻出来。“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昨日之日已经弃我而去,不可挽留。这感情奔放的诗句里,不知含有多少珍时惜逝之意和年华虚度之慨。诗人从天宝三年被排挤出长安,至此已经十载,十年三千六百日,每一日都是作为“昨日之日”在浮游中无谓地打发掉的。那么“今日之日”又如何呢?情况仍然没有变化,还将会像“昨日之日”一样被无谓地送掉,所以烦忧乱心。这四句诗使用对称句,“昨日之日”与“今日之日”对照鲜明,给人感受十分强烈。对称句而用两个四、七句式,整齐中有参差,所以活脱奔腾,而不死板拘滞。 接下去写远眺所感。虽然因年华无谓流逝而心烦意乱,然而今天在谢脁楼上,纵目远观,只见“长风万里送秋雁”,雁群排着整齐的行列,乘着飒飒秋风,飞越万里青空,多么清明开阔的境界,郁怀不禁为之一层,确实“对此可以酣高楼”了,把酒开怀,将乱心的烦忧暂且推开。情绪由忧郁陡然转为开朗。因为是登谢脁楼,由楼而及人,想到文学的事业:“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蓬莱”是海中仙山名,传说仙家典籍都藏在这里。汉代藏书处东观,被东汉学者称为“道家蓬莱山”,所以“蓬莱文章”即指汉代文章。“建安骨”指汉末建安时期, “三曹”、“七子”等有风骨的作品。“小谢”即谢脁,对“大谢”谢灵运而言。谢脁的诗以清丽见长,所以说“清发”。这两句既表现了诗人对文学历史的品评,又巧妙关合李华和诗人自己。李华是散文家,唐代古文运动前驱者之一,所以用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