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之大理现象.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逆城市化”之大理现象 [导读]去年11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篇介绍大理的文章,题为《Urbanites Flee Chinas Smog for Blue Skies》,译为《逃离北上广,去大理看蓝天白云》。 去年11月22日,美国《纽约时报》头版刊登了一篇介绍大理的文章,题为《Urbanites Flee Chinas Smog for Blue Skies》,译为《逃离北上广,去大理看蓝天白云》。 文章说,2011年,34岁的林莉雅(音)和丈夫放弃了在广州让人羡慕的工作,迁移到相对不发达的大理。这反映了目前中国的“逆城市化”现象。 当很多人离开农村前往大城市务工时,另外一部分城市的中产家庭却在经历着一种反向的迁移。他们认为真正的奢侈品应该是阳光、新鲜的空气和干净的水。这类人还有另外一个称呼,叫做“环境难民”或“环境移民”。 《新周刊》则把那些混在云南、爱上云南、沉浸在云南式滋润生活中的人们称为“云归派”。 逃离北上广,去大理看蓝天白云—大理,成了都市人的乐土。这些移民者来自中国的各行各业,有商人、艺术家、教师或者厨师。他们除了逃避污染,也在找寻一种不受束缚的生活。 “逆城市化”,这是美国地理学家波恩1976年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指城市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环境污染等“城市病”越来越严重,大量城市人口向郊区流动。尽管没有完整的统计,但客观上,“逆城市化”现象已在中国蔓延。 在大理,就有形形色色、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在这里,他们找到了自己重新定义的、想要的生活。 “在大理使劲晒太阳” “在《新周刊》,工作不积极的,发配到北京。工作好的,到大理来休假。在大理,喝矿泉水,找个媳妇,生一群娃,真正的放松,变成一个人。” 2012年11月18日,《新周刊》掌门人孙冕在大理的“家”—梦蝶庄酒店,在大理古城北门外正式开业,孙楠、陈坤、李亚鹏等明星悉数到场祝贺。 孙冕是一个典型的“云归派”。2013年春节,孙冕把全家老少接到大理,和大理人一起过年。先于孙冕在大理安家的著名导演张扬,2012年,在微电影《生活在别处》里,展现了大理田园诗画般的自然风光和独特浑厚的文化生活。18分钟的片子里讲述了多位生活于苍山洱海间的人的生活:著名艺术家叶永青、台湾旅美画家韩湘宁、孔雀“女神”杨丽萍、美国的攀岩爱好者、法国的足球教练、酒吧的老板、流浪诗人…… 张扬说,“一到大理,最重要的感觉就是阳光。人民路上使劲晒会儿太阳,浑身都舒服。接触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以前只是想把大理作为后花园,现在把家都搬过来了。在大理,人和人的生活,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东西。” 因了“老爷子”孙冕的关系,《新周刊》二号人物封新城也成了大理的常客。在大理梦蝶庄的开业庆典上,封新城结识了大理州长何华。两人一见如故,封新城与何华约定:把著名文化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带到大理来,为大理做一期专题。2013年10月16日,《新周刊》大理专题首发式上,封新城这样描述对大理的感受:“城里的大街上行进着各种互相排斥的欲望,大理懒洋洋的阳光下,我不跟谁商量,就这样,慢慢地坠落在地上。” 叶永青说,“没有乡村,所有的东西都没有附着的地方。大理其实是中国很少有的能够吸引新移民的地方。大理的包容性,做出了一个很好的榜样。” 孙冕的梦想,则是把梦蝶庄变成养老院,旁边再建一个幼儿园。同样作为“云归派”,张扬、叶永青、杨丽萍都把家安到了双廊。所不同的是,张扬是“逃离北上广,到大理看蓝天白云”。而叶永青、杨丽萍,则是从大理走出去,又重新回到了大理。从上海迁居双廊的自由艺术家沈见华,在自己的家里办了个农民画社,教那些从前只知道打渔、种地、带孙子的白族老太太画画,搞得风风火火,有声有色。 像候鸟一样,已多次来到大理的于丹说,“大理,是一种生活状态,是一个过小日子的地方。城大人就小,城小人就大。大理,让人变小。风花雪月,才是大理的正经事。我并不愿意特别夸大我对大理的爱。如果我们真心爱她,别让她高处不胜寒。我在大理看到的最好的杂志,是沈见华和村里合办了一份乡村画报,名字就叫《双廊双廊》,里面讲述的全部都是双廊人自己的故事,谁谁谁是去当兵又复原回来的,谁家开了个小卖部啊,谁家的猪下了几头崽啊。那才是真正的好杂志。我记得村长八旬的酒,梅子酒、木瓜酒,带给人的陶醉,其实就是真正大理的味道。” 杨丽萍曾经为《双廊双廊》写了这样的序:“其实这里并不是遗世孤立,但浮躁的心必须安宁,你在这儿的确能体会到人生的静谧,能安于静谧的人有福了……” 人民路感受文艺范儿 “文艺青年老了,到哪里去?大理古城人民路!”著名的盲人歌手周云蓬在他的专著《绿皮火车》里,向文艺青年们隆重推荐了大理古城人民路。 早在几年前,周云蓬就迁居到了大理。当时他借住在古城西门外的作家冯唐房子里,房子几乎没有装修过,每天都能听到溪水流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自由职业者,从事文档的创作工作。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