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舍《骆驼祥子》中二强子人物形象叙事的不可替代性
[摘 要] 老舍《骆驼祥子》的研究历来以祥子为核心,对在祥子人生奋斗历程中起到关键性作用的人物如虎妞、小福子也有一些精辟的评论,但是对二强子这个人物却很少论及。其实二强子这一人物形象,在文本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叙事功能,他不仅是生活在都市社会底层的平民代表,更是祥子个人主义奋斗的人生历程的一个镜像。通过对二强子及其家庭悲剧的解读,可以看出二强子这一人物在祥子形象的塑形、性格变异与堕落历程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关键词] 《骆驼祥子》;二强子;悲剧;根源;祥子;镜像
[中图分类号]I2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3-5595(2015)03-0073-06
老舍《骆驼祥子》(以下简称《祥子》)展现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旧中国都市社会中生活在社会底层贫民的悲惨生活,通过二强子车夫形象的塑造,揭露和控诉了旧社会把人变成鬼的黑暗与罪恶。二强子经历了希望―受挫―挣扎―绝望的悲剧人生历程,他是旧中国北平众多人力车夫的典型代表,也是祥子个人奋斗失败的一个镜像,在《祥子》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叙事作用。
一、二强子是社会底层贫民悲剧的代表
关纪新在《老舍评传》中说:“老舍写《骆驼祥子》,切入点是城市贫民的生计,落脚点则是下层市民的心灵归宿。”[1]《祥子》以中国大都市北平社会底层人们赖以生存的大杂院为叙事核心,充分展示了社会底层市井细民们的衣食住行、婚丧嫁娶等日常生活景观,由此构成了《祥子》叙述的本体,作家在这种日常生活景观的叙述中思考着他们的人生意义,探寻着他们不幸遭遇的社会根源。
大杂院是都市社会底层人们赖以“维持自我生存和繁衍后代的活动范畴,总是在个人的现实环境中发生”[2]。《祥子》中二强子一家人居住的大杂院里住着拉车的、做小买卖的、干巡警和当仆人的等七八户人家,多数人一家老小七八口人住一间房子。冬天,冷风从墙缝中带走了他们唯一的一点热气。老人们躺在冰凉的炕上,泪水成了他们的充饥物;怀着身孕的女人们身上挂着些破布,吃着窝窝头、白薯粥,服侍着老人、孩子和丈夫。“她们混身都是病,不到三十岁已脱了头发,可是一时一刻不能闲着,从病中走到死亡。”[3]162十六七岁的女孩子没有裤子穿,腰际上围着块破布在屋里帮着母亲干活。春天,粥厂停锅,放赈的停米,行善的停钱,物价飞涨,大杂院的春天给她们带来了更多的贫穷和饥饿。二强子是这个大杂院里的车夫,全家三男两女住在一间濒临倒塌的小屋里。一场春雨使大杂院里有的房子被冲倒,有的进水。二强子家“屋子的后檐墙塌了一块,姐儿三个忙着把炕席揭起来,
堵住窟窿。院墙塌了好几处,大家没工夫去管,只顾了收拾自己的屋里:有的台阶太矮,水已灌到屋中,大家七手八脚的拿着簸箕破碗往外淘水。有的倒了山墙,设法去填堵。有的屋顶漏得象个喷壶……一场雨,也许多添几个妓女或小贼,多有些人下到监狱去;大人病了,儿女们作贼作娼也比饿着强!”[3]194-195。尽管这里的居住环境严重威胁着他(她)们的生存,可他们别无选择,因为这里的房租最便宜,对于挣扎在社会最底层的他们来说是必然和唯一的选择。底层社会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就是在这种恶劣的环境中度过的,他们对于极度匮乏的物质生活无奈而又屈从着。从这种日趋恶化的底层社会生活环境、日常生活的苦难叙述中,透视出底层人们生存之艰难、心灵之痛苦。大杂院里的生态景观反映的不仅是底层日常生活的艰难和环境的恶劣,更承载着底层社会人们内心深处对苦难的记忆。
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看,社会文化因素是决定人们的心理素质/行为模式的一个重要原因。大杂院是《祥子》中底层社会人们日常生活的空间,在此“任何道德说教都无法规范”、“任何政治条律都无法约束”[4]207,对于他们的生存和生活来说,政治条律、道德伦理在这里几乎不存在,或完全失禁。他(她)们的“情感与欲望,常常不是因为对现实与历史的深层次的忧患,而是从直接的生活表层,也即从柴米油盐这一类生存状态的趋向所引发的”[5]。人的日常经验、物质诉求、活着是人类生存的根基,也是他们之所以活下去的理由,这是北平底层社会人们文化与心理的一种具体体现。二强子把19岁的女儿小福子卖给了一个军官,“卖了二百块钱。小福子走后,二强子颇阔气了一阵,把当都赎出来,还另外作了几件新衣,全家都穿得怪齐整的”[3]176。首先,这笔钱对二强子来说的确是一个振兴家道的机会,然而他未能把握住这个机遇。他先是在大杂院里“颇阔气了一阵”。二强子是典型的都市底层的市井小民,久经市井文化的熏陶,这是他具有一般市民的那种视野狭窄、目光短浅、更关注眼前的生存现实、及时享受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的流露。其次,二强子人性中卑劣的质素逐渐显露,滋生了酗酒打人的恶习,“二强嫂虽然穿上新大衫,也吃口饱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