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拂尘源流、文化、欣赏与制作
先认识一下拂尘
拂尘,又叫蝇甩子(东北民间这个叫法最流行),也叫拂子,云展,其形制就是将较长的兽毛(以马尾最常见,还有马鬃、牦牛尾毛等)、综丝、麻等用一定的编制工艺扎在一长柄上,炎炎夏日,蚊蝇侵扰,拂拂挥动,飘然惬意,既可驱毙蚊虫,又风凉解暑,取之于农,用之于民,实为中华民族这一传统农业大国最具典型意义的民间手工艺品。
对于真正的拂尘爱好者,必然要问,拂尘历史悠久,那最早起于何时?
拂尘从何而来?
要说清拂尘的来历,还要从麈(zhu,三声)尾说起。
那什么又是麈尾呢?麈尾就是麈的尾,麈(鹿主)就是一种大型的鹿,是麋鹿和驼鹿的总称。麈尾就是用麋鹿或驼鹿尾巴在细长的木条上端或两边插设麈毛,闲谈时执以掸尘、驱蝇蚊和身份、地位象征的名流雅器,故称“麈谈”,麈尾起始东汉、流行于魏晋,因“道同器殊”为儒释道三家常用器具。
汉代的麈尾只有数根条缕形若笤帚;魏晋南北朝的麈尾多数呈尖桃形状;隋唐的麈尾多数呈蒲扇形状(源自三国时的羽尾扇)。唐代阎立本人物画代表作《历代帝王图》,唯有吴主孙权手持一柄尖桃形麈尾。后世还有很多壁画、绘画等作品中刻画有麈尾,都基本是这个形状,其实更类似近代的蒲扇形状。
可见,麈尾和拂尘形状完全不同,根本不是一回事。考古发现,直到唐五代以后,麈尾才逐渐演变为拂尘。
起码在明清两代,拂尘这种新型“麈尾”相当流行,因其看来确实属于拂尘的一个新品种,所以人们也管它叫拂尘。
而我们常见的“塵尾”一词,其实是误把麈字写成了塵字,是一种传抄刻写中发生的错误。所以才导致了现在不明就里者把二者混为一谈。
拂尘的文化内涵
由于与麈尾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麈尾又是名士清谈文化的象征,如现在还有麈谈、挥麈、 HYPERLINK /cd/htm19/ci375608h.htm 麈尾之诲等词皆来于此,尤其是这一中华文化的典型器物与儒释道结合在一起,逐渐祭奠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所以,拂尘也是如此。在后来成为民用器物之前,一直与贵族、宗教文化密切联系。
《红楼梦》第三十六回中有一段就提到:“宝玉在床上睡着了,袭人坐在身旁,手里做针线,旁边放着一柄白麈尾。宝钗走近前来,悄悄地笑道:……还拿蝇帚子赶什么?……宝钗坐在身旁做针线,旁边放着蝇帚子。”《红楼梦》第三回也提到:“贾母正面榻上独坐……旁边丫类执着拂尘、漱盂、巾帕。”
汉化佛教很早就把拂尘作为上堂说法时的法器使用。在宋代伪照敦煌石窟刻画的玄奖求佛法取经偷渡出国壁画(图5)中,蝇拂是路上必须装备。沈从文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中曾研究此图,得出唐代和尚必手持蝇拂的结论:“唐代蝇拂有用马尾或耗牛尾作的,有用棕丝作的。照规矩,大德高僧手中拿的应当是棕拂,表示素朴。达摩多罗尊者拿的叫麈尾或麈尾扇。”
经典中也屡有菩萨或长者手执白拂的记载,如佛陀上忉利天为母说法归来时,梵天尝执白拂,侍佛之右。在佛教戒律中,允许 HYPERLINK /z/Search.e?sp=S%E6%AF%94%E4%B8%98ch=w.search.yjjlinkcid=w.search.yjjlink \t _blank 比丘执持拂尘,以拂除蚊虫的侵扰,然禁止使用如白拂等,以较为华美贵重之物所成的拂子。
再如,现在存世的唐代铜鎏金观音菩萨造像中,有一尊麈尾观音立像(高31厘米),左手执澡瓶,右手持麈尾。后世民间供奉的观音圣相中常见拂尘观音,尤其是明代《普门品》木刻版画集中最为常见。
拂尘观音法相特征是:一、立或坐莲台之上,左手持净瓶,右手持麈尾;二、立于莲台或莲花之上,右手持拂尘,左手作九品往生印或说法印。观音菩萨手持拂尘,正是暗喻菩萨有威神之力。
拂尘观音当为禅宗人士所创造。中国古代神话中,此麈尾是神仙手中的具有神威的宝物,同样,在佛教中也暗喻有此神力。
禅宗则以拂子作为庄严具,住持或代理者手执拂子上堂为大众说法,即所谓“秉拂”,因此,拂尘是说法的表征。
拂尘是道教的象征物,意思拂去世间的一切尘埃。取“时时勤拂拭,不教染尘埃”之意。
此外,拂尘也是道派的一种有名的武器。据传,太乙拂法乃太乙真人所创,历来只在道门传授。道家讲清心自在、虚静无为,在武当派武功中,有不少奇门兵器,拂尘即是其中一种,俗话说:“手拿拂尘不是凡人”,拂尘在道门中有拂去尘缘超凡脱俗之意,也是道门中人们外出云游随身携带之物。在道教体系里,拂尘是道场中的一种法器,然后由道人将其又演变成兵器,属软兵器之类。
在神话传说中,人们熟知的太上老君,太乙真人,八仙中的吕洞宾,皆以拂尘壮其神威,仙风道骨油然而生。为中国的道教历史文献增添了无穷的文化魅力。
可见,拂尘凝藏着宇宙能量和信息,是远古以来中华独具的手工艺品。具有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祛病健身、避邪纳福之效能,为历代佛、道、真人、儒法各家所珍藏,数千年来在炎黄大地广为流传,倍受文人墨客珍视,是不可多得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