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她是第一位,
也是唯一一位获得“菲尔兹奖”的女性。
她就是玛丽安·米尔扎哈尼(Maryam?Mirzakhani),
一个出生伊朗的“数学女王”。
;只可惜天妒英才,这位不凡的女数学家还没来的及大展自己的身手,残酷的的癌症就夺走了她的生命。
2017年7月14日,米尔扎哈尼在加利福尼亚州一家医院去世,年仅40岁,令人扼腕叹息。
噩耗传出,就引起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波动。
斯坦福大学校长马克泰西·拉维涅悼唁:
她已走得太远,她的影响将会使为她所激发的成千上万的女性追求数学和科学的发展
;连伊朗国内的媒体都纷纷打破坚守了近30年女性在公众场所必须戴头巾的禁忌,刊登了她头部不戴任何东西的照片。
;事实上早在2014年当她获得菲尔兹奖的时候,当时总统鲁哈尼就在推特上发了贺词,配图是一张戴头巾的和一张露出头部的照片。;由此一窥,这个数学界的女“居里夫人”在世界史上所做的贡献可是极大的。
她在黎曼曲面及其模空间下的动力学及几何学中做出了不可否认的杰出贡献。
然而,让我们跌破眼镜的是,这个数学女王在童年的时候数学却糟糕的一塌糊涂!连她自己也直呼对数学没自信,没兴趣。
;玛丽安·米尔扎哈尼于1977年出生在伊朗首都德黑兰,父母的思想都很开明,所以即使当时两伊战争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米尔扎哈尼的童年也过得很温馨。
对于家庭,米尔扎哈尼是这样评价的:“我的父母一向都很支持和鼓励我们。对他们来说,重要的是我们有一份有意义和有满足感的职业,而不是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和大多数女生一样,少女时期的米尔扎哈尼就是一个小文青。她也曾醉心小说,最爱描写梵高生活的小说《渴望生活》;也爱观看关于居里夫人和海伦·凯勒的电视传记,甚至将人生志向定为成为一名作家。
?
后来,等到战争时局平稳后,米尔扎哈尼有幸进入到由伊朗全国特殊人才发展组织管理的德黑兰Farzanegan女子中学,刚开学没到一个星期,就遇到了人生的挚友贝赫什提,两人亲如姐妹,一有时间就相约到学校旁边的书店淘书。
;让米尔扎哈尼气馁的是,她的数学成绩特别差,她的数学老师甚至在评语里面说她没有数学天分,这使玛丽安的自信一度跌入谷底。后来面对采访,她回忆道:“其他人怎么看你非常重要”“我对数学失去了兴趣。”
幸好在下一年高二的时候,玛丽安遇到了人生中的伯乐。在新老师的鼓舞下,她尝试着去参加奥数竞赛,结果一次性解决了三道难题,这使她对数学的兴趣大增。
她和贝赫什提相约到校长面前,提出参加伊朗的国际数学奥林匹克队的请求。这在此之前并没有女子参加。校长是一个开放乐观的女性,她爽快的接受了她们提出的申请:“你可以做到这一点,即使你是第一个。”?
就这样,她们进入了奥数课程班。那时大多女性努力学习不过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婚嫁价值。而米尔扎哈尼却有了主动获取知识的觉醒,即使是涉足男性主宰的数学领域。
;所愿隔山海,山海皆可平。
即使没有数学天分,当时年仅17的玛丽安就在数学领域初露崭角:在那年的国际竞赛中,她以比满分少一分的优越成绩拿下冠军。
第二年,她连上年丢掉的那一分都不放过,以满分再次夺冠!
果然人的潜力是无穷的,连一路相伴玛丽安的贝赫什提也从昔日的文青转变为奥数高手,现在已经是美国华盛顿大学的数学教授。
;1998年在德黑兰的谢里夫大学完成数学本科学位后,米尔卡哈尼去哈佛大学读研。在那里,她遇到了麦克马伦(Curtis McMullen)——菲尔兹奖的获奖者!
起初,她并不明白他说的东西。但她也不气馁,凡事遇到问题就会去向麦克马伦请教。
后来,她被双曲几何的美深深吸引,面对这些有着两个或更多孔的“甜甜圈”,她总是有天马行空的想象,许多时候她带着满脑子虚构的设想跑到麦克马伦面前向他描述,这个数学界的权威也都不能理解到她的构想。
在读研读博期间,米尔扎哈尼的主要研究方向集中在几何学和动力系统上,曾在顶级数学杂志上发表过三篇重要论文,也解决了不少困扰数学界的难题,成就斐然。
;然而,这个半路起步的数学巨匠,却有着一股与生俱来的“慢”性子。
当她是一名哈佛研究生时,她未来的丈夫约翰·冯德拉克,当时也是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就体会到米尔扎哈尼的这一点:“我们相约去跑步,她非常娇小,我的体型很好,所以我想我会做的很好,起初,我领着她;半小时后,我跑不动了,但她仍然以同样的速度前进。”
“我不容易失望,在某种意义上,我非常有信心。”
慢一点,只是为了更好、更沉稳的解决问题。生活上如此,研究数学工作上也是。
;她在数学领域取得的成果,得益于之前日以继日画图、分析数据。她总是不能立即确认好一个问题,有些问题,她甚至一直思考了十年以上。
有时候她会为了思考数学,在家里的地上铺上一些巨大的纸片,花好几个小时画着一遍又一遍的曲面图画。她总说涂鸦可以帮自己集中注意力。所以每当她在家里铺展画纸的时候,三岁的女儿安娜希塔(Anahit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