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石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分析-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docxVIP

龟兹石窟的保护与开发利用分析-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论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 第 1 章 绪论 第 第 1 章 绪论 第 第 PAGE 11 页 共 41 页 第 第 PAGE 10 页 共 41 页 第 1 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新疆位于我国的大西部,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而 由于其所处的独特地理位置,很早以来这里就是东西方文化交汇的地方;多个民族 并存,多元文化并存在这块土地上有着完美的体现,而它的这种独特性在其它地方 也是很难见到的。几千年来,它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而且随着人 类社会的发展,它将继续对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和积极的推动 作用[1]。 “丝绸之路”是对远古以来连接亚洲、欧洲、非洲的东西交通要道的雅称。它 不仅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通商之路,而且是东西方文化交流之路。在它的东西两端, 产生了中国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希腊文明等许多古代文明,成为世界文明 的摇篮[50]。 龟兹,乃西域著名的古国。它地处古代东西方交通大动脉“丝绸之路”的要冲, 在文化经济的交流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在宗教方面,诸如袄教、景教、佛教、伊斯 兰教等都在这里汇合。对人类文化产生过重大的影响[2]。公元前 6 世纪诞生于印度 的佛教,约在公元前后传入龟兹,到 3 世纪中,就有不少龟兹僧人去汉地翻译佛经, 说明龟兹佛教已具相当势力,有向外输出的能力。4 世纪下半期,由于先宗小乘后 奉大乘的龟兹著名佛学大师鸠摩罗什的大力推崇,龟兹佛教进入了一个大、小乘并 举的繁荣阶段[38]。 唐朝在此设置安西都护府后,汉地佛教这朵奇葩又在龟兹盛开。直至北宋,仍 有龟兹僧人去“中土王朝”贡献舍利等佛教圣物。蒙元以后,随着龟兹国的灭亡, 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佛教在龟兹逐渐衰亡。在龟兹立国的一千余年中,佛教在文 化思想领域几乎一直占有统治地位[3]。 本文所研究的龟兹石窟群它位于丝绸之路的新疆段,是新疆最大的石窟群,同 时也是全国和世界著名石窟群之一;它不仅是佛教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研 究龟兹文化的最宝贵资料,是新疆重要的石窟类文化遗产,因此必须给以足够的重 视和系统的论述。对它的保护和利用已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 随着保护工作的开展,对龟兹石窟保护和利用之间的矛盾冲突日渐尖锐。合理 的开发、利用可以对龟兹石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然而实际操作中,由于对龟兹 石窟保护措施不当以及力度不够,从而对它造成了极大破坏。 龟兹石窟应以保护为主,有效的保护离不开合理的利用,在利用中使其传承和 发展。如何清楚地厘清龟兹石窟的保护、传承和利用之间的关系,如何实现龟兹石 窟正确、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具有极大的价值和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 18 世纪初,沉睡了近千年的龟兹石窟引起世人的关注。到 20 世纪初,日、德、 法、俄等国多次派出所谓“探险队”进入新疆肆意掠夺,并把文物盗往国外,龟兹 石窟也遭到洗劫,损失惨重,许多精美壁画塑像等文物流失国外,现分藏于多家学 术机构、博物馆及个人手中。这些亮相于世界舞台的佛教艺术珍品,使当时国际中 亚学术界和艺术界为之惊叹。有许多学者纷纷对它们进行了研究。以下是国外对龟 兹石窟的考察及有关研究的回顾。 (一)日本。1902 年至 1913 年,在日本净土真宗西本愿寺第二十二代宗主大谷 光瑞的倡导和资助下,日本曾先后三次派出考察队进入我国新疆活动。1903 年 4 月,大谷光瑞第一次考察队的渡边哲信和堀贤雄在克孜尔工作了 8 天,对一些洞窟 进行了发掘,并作调查记录,绘制洞窟建筑形制图,对壁画拍照。除了拿走了一些 纸本文书外,他们还取走了少量小块壁画。1909 年 3 月,大谷光瑞第二次考察队 的野村荣三郎又在克孜尔石窟活动 4 天。1912 年 5—6 月,大谷光瑞第三次考察队 的吉川小一郎来到克孜尔石窟,他雇用民工清除了几个洞窟的积沙,还拍摄洞窟照 片,采集了若干壁画后离去。大谷光瑞考察队在新疆所获文物,运回日本后先存在 神户大谷别墅二乐庄。后来这批文物又分散多处。在日本国内,主要收藏在东京国 立博物馆和龙谷大学。在国外,一部分藏于我国的旅顺博物馆,一部分藏于韩国汉 城国立中央博物馆[4]。1915 年,日本出版了两卷本大图册《西域考古图谱》,这套 图录是大谷光瑞委托滨田耕作和泷精一等 11 名专家从大谷藏品中精选 696 件文物, 分为绘画、雕刻等七大类编辑而成。1937 年,日本出版《新西域记》(上下卷),详 细记述了大谷探险队的考察过程及发现文物[5]。 (二)德国。从 1902 年至 1914 年,专门从事海外文物的征集、保管、研究与展 出的柏林民俗博物馆(后改称印度艺术博物馆),在得到德皇及军火富商克虏伯的资 助下,先后四次派出考察队进入我国新疆。前两次的考察地点是吐鲁番地区,1905 年至 1907 年的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3455432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