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附子汤《金匮要略》.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适用病证:里寒积滞实证。 大黄附子汤 (《金匮要略》) 组成用法 大黄三两(9g) 附子炮,三枚(15g) 细辛二两(6g) 水煎服 功用与主治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主治:寒积里实证。 主证病机分析: 寒积里实证 寒邪积滞阻于肠道—— 腹痛便秘 寒滞厥阴—— 胁下偏痛 寒凝气滞—— 发热,手足厥冷 寒实佐证—— 苔白腻,脉弦紧。 病机:寒实内结,阻塞不通 阳气不运 腑气不通 功用:温里散寒,通便止痛。 方解: 细辛 大黄 附子 君 臣 佐 制约大黄寒性 温阳祛寒 通便攻积 去性取用 温里散寒止痛 宣通阳气 本方用药特点: 1、大黄、附子同用,属去性取用之法。 本方证属寒积,本不可用大黄,但与附子三枚配伍,并佐以细辛,其寒性去而苦泄之用存,即“去性取用”。 2、附子用量较大,体现以温为主,属温下之法。 运用: 辨证要点:腹痛便秘,手足厥冷,苔白腻,脉弦紧。 使用注意:大黄量一般不超过附子。

文档评论(0)

勤能补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