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宫博物院藏兽面纹印考释
故宫博物院藏兽面纹印考释ꨁ
何连海
内容提要:故宫博物院藏兽面纹印历来少有详论者。本文择其为研究对象,将其与安阳殷墟
新近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三方商晚期印章,以及20世纪30年代传为安阳殷墟时期的三方印章之一亚
禽示印进行相互比勘。一方面,从考古学、古文字学、图像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中极力钩沉;另一方
面,从历史、文化和艺术的共时语境中对其传藏、断代、形制与功能、纹饰与图形诸端稍予梳理考
订并作详细解读,由此来明晰兽面纹印的确切起源时间,以及印面中纹饰、图形“ ”的指向和它
们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性与文化意义。
关键词:故宫博物院 兽面纹印 断代 形制 图形“ ”
引 言
ꨂ
三代印章研究绝非一个寂寞的园地。然殷商时期是否有印章,一直是学界聚讼不休的话题 。
因其事关中国印章的起源与早期形态的认识。令人欣喜的是,1998年至2010年,安阳殷墟考古工作
者先后从商晚期房基、贞人墓与祭祀坑中发现三方青铜印章,并作详尽论证,颇有见地和成就。不
仅为殷商社会存在印章提供更为充实的证据,也为商代印章类型比较研究指明方向。2016年4月27
日,笔者亲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安阳工作站,零距离考察了这三方商代晚期印章。笔者据
此三方印章,以及20世纪30年代传为安阳殷墟时期的三方印章之一亚禽示印ꨃ作为参照物,选择故
宫博物院所藏兽面纹印(以下简称“兽面纹印”)作为研究对象,将五方印相互比勘,并重新检索
以往印谱所载殷商印章等相关文献资料。笔者在史料里极力钩沉,除了形制与功能上的探索之外,
也试图对兽面纹印的传藏、断代、纹饰与图形背后所承载的社会性与文化意义进行深入挖掘。尤其
是对该印的确切起源时间,以及印面中纹饰和图形“ ”的指向有了较为客观且明晰的认识。基于
ꨁ 本文为江苏省部级人文研究基地项目“中国传统艺术的传承与传播研究”(项目编号2242014S30019)的阶段性
研究成果之一。
ꨂ 元代吾丘衍认为“三代无印”,此说一直影响到明代中期。明万历年间,甘旸在其印学论著《印章集说》中专
列“三代印”条目,陈述自己的见解,“或谓三代无印,非也”。与甘旸同时代的朱简认为“印始于商周,盛于汉,沿于
晋,滥觞于六朝……”20世纪30年代,古董家黄伯川在其《邺中片羽》中首次著录了三方传为安阳殷墟出土的铜玺,引起
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之后于省吾、胡厚宣、徐中舒、饶宗颐、张光远、李学勤等学者对“商周有印章”持肯定的态度。
ꨃ 学界对传出自安阳殷墟的三方印章有过广泛而深入的讨论,尤其对亚禽示印讨论最多。台湾学者张光远先生在
《故宫历代铜印特展图录》中对亚禽示印倾注浓厚笔墨,为我们了解该印开辟了快速通道。然学界对其余两方印考释较
少,且难以下定论,故本文只以亚禽示印作为参考对象。
387
篆物铭形——图形印与非汉字系统印章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此,本文将对这枚兽面纹印进行探讨,是否有理有据尚待方家予以指教。
一、兽面纹印的传藏
此方兽面纹印,民国黄伯川(1880—1952,名濬,也作“浚”)所辑《尊古斋集印》较早著
录,并广为早期研究肖形印学者征引。《尊古斋集印》计一至五集,共五十卷,又有第六集十卷,
民国年间钤印。ꨁ叶其峰先生所编《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选》亦著录,印拓为原印重新拓制,相较
前集所拓,略显精致。《古图形玺印》和《中国书法全集·先秦玺印卷》(第92卷)等收录。
(一)“尊古斋”之说
清末至民国年间,集谱甚多。有珍贵名玺反复易主,以至某些印谱成为个人或多位收藏者的
集谱。另外,收藏者之间相互交换,或赠予,或购买钤印拓片,故印谱中常有一印重见于数谱之状
况。《尊古斋集印》是由黄伯川收集的印拓及经手的印章留稿编辑而成。《故宫博物院藏肖形印
选》刊印之前,除了《尊古斋集印》之外,未见此印收于其他印谱。《尊古斋集印》刊印的具体时
间不详,然“从他刊出的书籍时间来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