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护理_查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专业整理 PAGE 学习资料 整理分享 糖尿病的护理查房 时间:2016年5月4日 地点:内①科医办室 内容:内①科护理业务查房——糖尿病的护理 参加人员: 主持人: 今天我们业务查房的内容是糖尿病的护理。众所周知,糖尿病是最常见的 HYPERLINK /view/266364.htm \t _blank 慢性病 之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龄化以及肥胖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卫生部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每天新增糖尿病患者约3000例,每年大约增加120万例糖尿病患者。根据国际糖尿病组织报告,2003年中国约有糖尿病患者 2260万,以目前的增长趋势,预计到2025年,中国的糖尿病患者将超过5000万。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世界第二糖尿病大国,专家预测,在不久的将来,我国的糖尿病人数将超过印度,成为世界上糖尿病患者最多的国家。因此,掌握糖尿病的相关知识,有效的患者教育对我们护理工作尤为重要,今天,利用这次查房,我们共同学习一下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请责任护士郑莉介绍患者病情: 郑莉:一般资料:万四秀 女 71岁 入院时查体: T:36.5℃ P:90次/分 R:18次/分 BP:154/85mmHg 主诉:再发口渴、多饮、多尿半月。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再次出现口渴、多饮、多尿症状,患者在当地侧血糖明显增高,空腹血糖在12mmol/L左右,餐后2小时血糖一般高于20mmol/L,但胰岛素(若和灵30R)用量未变(早餐前15单位、晚餐前11单位)。今来本院就诊,门诊以糖尿病收入院。 既往史:有糖尿病病史10余年,近年来常出现一过性失忆症,智力亦逐年减退,曾有脑梗死病死。无过敏史。 郑莉:首先,就让谭丽成来简要叙述一下什么是糖尿病。 谭丽成: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以及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引起碳水化合物、脂肪及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综合症。持续高血糖是其生化特征。那么什么是高血糖呢,我再和大家复习一下: 血糖超出正常范围,都称高血糖;为避免误差,一般建议查两次以上。 空腹血浆血糖正常范围:65-109mg/dL;若大于110mg/dL(小于126mg/dL)者可称为空腹血糖受损;大于或等于126mg/dL可能属糖尿病。 餐后2小时血浆血糖在140mg/dL以下属正常;若已超出140mg/dL,但未 达200mg/dL,称糖耐量低减(IGT);大于200mg/dL可能是糖尿病。 随机血浆血糖不应超过200mg/dL。 出现血糖高于200mg/dl时,为高血糖。 郑莉:谭丽成介绍的很详细,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分型,杨苗为大家介绍一下。 杨苗:糖尿病的分型: 1型糖尿病(Type 1 DM):由于自身免疫反应选择性破坏胰岛β细胞(达80%以上),使胰岛素绝对缺乏所致;我国患病率约5%,多在儿童和青少年发病;酮症倾向是其临床特征;需要外源性胰岛素治疗。 2型糖尿病(Type 2 DM ):胰岛素抵抗或分泌不足所致,是多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约占总人数90%,可分为非肥胖及肥胖两个亚型;临床上起病缓慢,“三多”症状不明显,无酮症倾向,不易早期诊断;早期可不用胰岛素治疗。 妊娠糖尿病(GDM):特指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尿病;由于胎盘分泌多种胰岛素抵抗激素,常在中后期出现持续高血糖,常需要胰岛素治疗;与糖尿病女病人妊娠概念不同。 特殊类型糖尿病:指上述3型DM以外的糖尿病,常见的如胰腺疾病、内分泌疾病、药物或化学制剂所致疾病等。 郑莉:下面再由冯航为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 冯航:糖尿病病因及发病机制十分复杂,目前尚未完全阐明,传统学说认为与以下因素有关: 一、遗传因素:举世公认,糖尿病是遗传性疾病,遗传学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 率在血统亲属中与非血统亲属中有显著差异,前者较后者高出5倍。在糖尿 病Ⅰ型的病因中遗传因素的重要性为50%,而在糖尿病Ⅱ型中其重要性达90 %以上,因此引起糖尿病Ⅱ型的遗传因素明显高于糖尿病Ⅰ型。 二、精神因素:近十年来,中、外学者确认了精神因素在糖尿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认为伴随着精神的紧张、情绪的激动及各种应激状态,会引起升高血糖激素的大量分泌。 三、肥胖因素:目前认为肥胖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诱发因,约有60%-80%的成年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前均为肥胖者,肥胖的程度与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正比,有基础研究材料表明:随着年龄增长,体力活动逐渐减少时,人体肌肉与脂肪的比例也在改变。自25岁至75岁,肌肉组织逐渐减少,由占体重的47%减少到36%,而脂肪由20%增加到36%,此系老年人,特别是肥胖多脂肪的老年人中糖尿病明显增多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长期摄食过多:饮食过多而不节制,营养过剩,使原已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文档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