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美国的媒介批评与新闻专业自律
本文发表于《新闻记者》2003年第5期26-28页。
谢 静
新闻媒介承担着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承文化的功能,批评社会、监督权力,是媒介的本分与职责。然而,当媒介自身的权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新的问题随之出现:谁来批评批评者?谁来监督监督者?
在世界各国,媒介批评的历史几乎和媒介自身的历史一样久远,然而,真正常规化、专业化的媒介批评却是20世纪的事。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新闻媒介完成了现代化的转型,同时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而媒介批评作为一种专业自律的形式也开始出现。但是,正如针对美国新闻专业化的批评从未间断一样,作为自律的媒介批评在美国也遭遇坎坷,毁誉参半。其间体现的矛盾与问题,既有美国特殊的社会与媒介环境的因素,也有新闻业普遍的规律,了解这一历史、反思其间的问题,对于我们不无裨益。
美国新闻界的批评“过敏症”
在美国,媒介批评的繁荣被视为民主社会的骄傲。《哥伦比亚新闻学评论》曾用“千万种声音鲜花般盛开”来形容其兴旺,到2000年,仅网上与媒介批评有关的内容即多达74,000条(Boylan,2000)。而报纸、广播、电视、期刊、书籍上媒介批评的内容更是不计其数。甚至在客厅、厨房、咖啡馆、足球场、出租汽车里也能听到人们对媒介的批评。可以说,媒介批评无所不在。
然而,与这种繁荣形成鲜明反差的,是新闻界对于媒介批评的态度。美国的新闻媒介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反对媒介批评,尤其是外界的批评,由来已久。在一些新闻从业人员看来,任何对新闻媒介的批评和要求都体现了媒介控制的企图,从而侵犯了新闻自由。如CBS的前主席佩利(William Paley)所说:谁攻击美国的媒介制度,谁就是攻击民主本身。著名的学者拉查斯费尔德(Lazarsfeld, 1948)也曾抨击新闻业的反批评倾向:“如果有一种大众传媒特别敏感的制度上的顽疾,那就是对批评的过敏性反应”。
美国新闻界抵制外界批评最常见的策略即贬低其合法性与有效性,认为外人不懂媒介(不是专家),从而也不能正确评价媒介,而只是从各自的利益或立场出发,企图让媒介为其服务(控制媒介)。比如,赫赫有名的哈钦斯委员会就没有报社的人参加,调查其间也不对外开放。1946年3月,第一个报告《人民对人民说》发表以后,马上招致一片反对之声。报告要求媒介报道真实的信息,时任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主席的耐特(John S. Knight)反问:那谁来决定什么是真实的呢?言下之意是,还得相信好的报道。他认为委员会成员根本就不了解美联社(AP)、合众社(UP)或国际新闻社(INS),通讯社里的记者都是经过严格训练的专业人员,只有相信他们(参见Marzolf, 1991)。
当然,美国新闻界也不能对媒介批评充耳不闻。正如哈钦斯委员会所说,如果媒介不致力于改革,继续从事屡遭批评的行为,就必将导致政府的管制。这是美国的新闻界所不愿意看到的。要防止他治就必须自治,要排除他律就必须自律。这是各种社会专业(profession)的一个共同特征。
新闻的专业化与自律
一般来说,处理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关系有三种模式:消费者控制、第三方控制和同行控制,专业主义属于同行控制(Beam, 1990),而政府控制则是第三方控制。因此,专业化的核心是该专业从业人员对其工作的控制程度——而非消费者控制或政府、企业管理者控制(Freidson, 1994)。对于新闻业来说,自我控制——自律——尤其重要:免于外界控制,尤其是政府的控制,可以说主宰了美国媒介的历史话语。
格里菲思(William B. Griffith)将自律看做是一种“微型社会契约”(mini-social contract),根据这一契约的协定,专业组织拥有新成员加入和确定工作标准的集体控制权。当然,这是以专家保证和最佳利益为前提,即不是为了专业的私利(Bunton, 2000)。
美国的新闻界在向专业化迈进的时候,也表达了对自治、自律的呼唤。李普曼和默兹(Merz)在1920年分析《纽约时报》关于苏联革命的文章中指出:“界定并实施新闻从业标准的力量何在?主要还是在专业自身。”他们呼吁报纸公会担负起批评的责任:“面对处处对其工作的不信任,作为公民,他们不能规避这一责任;作为专业成员,他们必须这样做。”(参见Lule, 1992)。
于是,伴随着新闻专业化的步伐,新闻业从20世纪初期开始也尝试着建立了一系列自律的机制,如各种专业协会、新闻教育机构,等等。但是,在其他专业(如法律、医药)普遍采用的许可证制度在美国遭到了新闻界的强烈反对。哈钦斯委员会的成员麦克利什在20世纪40年代时曾指出,美国的媒介还没有建立一种机制来执行自己的专业标准,不论是通过伦理规范、专业组织,还是新闻院系。没有这种机制,即意味着新闻“还不是一个专业” (Marzolf, 1991: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