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公开课教案:《古代诗歌鉴赏·答题规范及易失分的原因分析》
开课时间:2010.4.22
开课班级:高三年(3)班
开课老师:庄玉凤
教学目标:1.认识古诗鉴赏的方法,失分的原因。
2.掌握古诗鉴赏的答题技巧及应对技能。
3.培养规范答题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1.认识自己在古诗鉴赏答题中失分的问题。
2.掌握古诗鉴赏答题技巧及应对技能。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复习:
(一)古诗鉴赏程式
(二)古诗鉴赏中常见题型的答题思路与模式
二、课堂训练
泊 歙 浦
方 岳
此路难为别,丹枫似去年。人行秋色里,雁落客愁边。
霜月倚寒渚,江声惊夜船。孤城吹角处,独立渺风烟。
(1)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结合全诗说明“惊”字的好处。
1.请学生分析诗歌。
2.对照答案具体分析,归结失分点。
【参考答案】(1)诗人运用了“秋雁、霜月、寒渚、夜船、孤城”等意象展现了深秋时孤舟夜泊的情景,表达了身为游子的羁旅惆怅之感。
(2)“惊”在诗中有“惊醒”“惊起”的意思。在这寂静的深秋之夜,夜泊江边的诗人被江涛声惊醒。
①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以动衬静,突出了周边环境的寂静,也更显出了作者的孤单凄凉的羁旅之愁。
②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江声”拟人化,叫醒了诗人,与寒江融合,寒上加寒,展现出广阔凄清的背景。“惊”字表现出游子夜中被涛声惊醒,更感旅途的凄凉。
三、失分原因总结:
原因之一:物象意义
原因之二:背景暗示
原因之三:意境领悟
原因之四:结构作用
原因之五:手法把握
原因之六:回答表述
四、课堂练习:
秋日酬王昭仪 汪元量①
愁到浓时酒自斟,挑灯看剑泪痕深。黄金台②愧少知己,碧玉③调将空好音。
万叶秋风孤馆梦,一灯夜雨故乡心。庭前昨夜梧桐雨,劲气④萧萧入短襟。
【注释】 ①汪元量:南宋末人,以善琴供奉内廷。南宋亡,汪元量与王昭仪俱被掳北去。②黄金台:在今河北易县东南十八里,燕昭王置千金于其上,以延天下士,遂以为名。
③碧玉:“碧玉歌者,宋汝南王所作也。碧玉,汝南王妾名。”(《乐苑》)④劲气:寒气。
(1)“愁”是这首诗的诗眼,诗的首联、颔联是如何表现这种浓愁的?(2分)
(2)诗的后两联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1)首联通过写斟酒、挑灯、看剑、流泪等动作、神态来表达愁绪;颔联用典,写空有黄金台,枉调碧玉歌,表达自己的孤寂惆怅。
(2)情景交融的手法。颈联写秋风万叶,衬托其孤寂悲切;写孤灯夜雨衬托归思难禁。尾联以景结情,用梧桐夜雨,寒气萧萧,构成凄切悲凉的意境。全诗抒发了深沉悲切的亡国之痛故乡之思。(答衬托或借景抒情也可)
五、作业布置:
1.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忆江南 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望江南 李 煜
闲梦远,南国正芳春。船上管弦江面绿,满城飞絮滚轻尘,忙杀看花人。
【注】作此词时,李煜已亡国入宋,身在开封。
(1)从开头两句与其余句子的关系看,两首词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特点?请结合词简要分析。
(2)分析两首词抒情上的不同特点。
2.《名校资料》P6-9各试题
板书设计:
古诗常考题型:
1.分析意境题 2.分析诗歌情感题 3.分析技巧题
4.分析语言题①炼字题②一词领全诗题③分析语言特色题 5.对比鉴赏题
失分原因总结:
①物象意义 ②背景暗示 ③意境领悟
④结构作用 ⑤手法把握 ⑥回答表述
教学反思:
诗歌鉴赏是高考专题中一块难啃的骨头,学生在这部分的答题总感觉不大理想,于是有了这次公开课——总结答题规范并归纳失分原因。此次是第二轮复习,学生在答题规范方面已经有了初步认知,所以课前快速地复习之后,通过一首诗歌进行巩固。通过对个别学生答案的分析,归纳出失分的原因。总体的思路非常清晰,归纳性也比较强,而多媒体的辅助也使得教学内容得到充分的展示,同时也借由学生的做题情况具体到位的分析,使得对诗歌鉴赏有所把握。只是由于时间关系,没办法对全部的学生答题情况具体分析,致使在最后题目的讲评方面显得含糊,粗略带过,有所不足。总之,尽最大的努力使学生在诗歌鉴赏方面有所养成,并实践在平常的做题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