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教学策略-教育局.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聽說教學策略 香港教育學院 鄺銳強 一、引言 隨着近年的中國語文科課程改革,教師對聽說教學不會感到陌生,明白到中 國語文科學習內容涵蓋九個學習範疇,彼此有機結合,相連互通(課程發展議會 與香港考試及評核局,2007 ,8 )。要有效地推行聽說教學,教師須掌握聽說教學 策略。本文將結合課程理念和學生的學習心理,闡述聽說教學的多種策略,如讓 學生明確學習目的、提高學習興趣、從生活中學習等。 二、認識聽說能力架構 不同的學者為聽說能力訂定了不同的架構(張敏,1991 ;楊惠元,1996 ;張 鴻苓,1998 ;何三本,1999 ),雖然架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但總的來說,聽說 能力必須分層次已成為共識。參考了以上學者的研究,我嘗試根據學生的認知能 力發展擬定以下的聽說能力架構: 聆聽能力 說話能力 1. 語言的感知與記憶 1. 語言的表現 2. 語言的理解與組織 2. 語言材料的儲存 3. 語言的反應與評價 3. 語言的組織 4. 說話方式的選擇 5. 態勢語的運用 認識聽說能力架構,有助學生有效學習,消除他們對聽說能力學習的誤解。 部分學生以為聆聽能力單指記憶能力,未能掌握理解、評價等較高層次的要求; 亦有部分學生以為說話能力等同咬字吐音能力,未明語音正確僅是基本功夫,成 功的口語溝通應按不同語境而選擇說話方式,還須輔以適當的態勢語。 三、提高學習興趣 相對於讀寫教學,聽說教學可用的教材更廣泛,實物、圖片、錄音、錄像, 均可用作教學材料。以錄音、錄像為例,來源可以是電視、電台節目,亦可以是 網上的資源,甚至是自行製作的材料。教師可因應學習目標,找相關的教學材料, 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1 在芸芸教材中,電視、電台節目是生活化的材料,容易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鄺銳強,1996)。新聞、娛樂、資訊性節目取向不同,教師可用作比較,讓學 生明白到傳意須視乎對象作調整。教師可着學生分析和評價新聞主播或節目主持 的表現,或可透過角色扮演,讓學生代入語境說話。教師亦可利用互聯網上的資 源,如一些熱門的話題,作為教材。教師可着學生討論事件背後的意義,亦可着 學生扮演當事人,在特定情境中對話。 Melvin Stout (1987)認為真實材料(authentic materials )對學生學習語文很 有幫助。一個錄像片段、一幀照片,能令學生掌握概念,猶勝千言萬語。以態勢 語言教學為例,態勢語可以分為象徵性、說明性、表露性、體調性和適應性五大 類,傳意時發揮不同作用 (李振村、莊錦英,1993)。象徵性態勢語指那些具標 誌性,亦即有約定俗成、含固定明確信息的行為,大多由手勢語構成,如招手、 揮手、鼓掌、抱拳等,同時也涉及頭部的動作,如點頭、搖頭、低頭等。說明性 態勢語指用於解釋、說明、描述某些內容與事物的身體動作或態勢。表露性態勢 語指用來傳遞感情方面信息的態勢,包括面部表情和眼神運用等。體調性態勢語 指身體一部分對另一部分、或身體的一部分對其它物體的動作,如觸摸鼻子、修 飾頭髮、摸耳、拉衣角等。適應性態勢語指為了自己的一時方便或舒服而用,而 後成了一種下意識習慣的行為,如背手、雙臂交疊於胸前、叉腰、將手插進口袋 等。在說話過程中,教師該鼓勵學生多利用象徵性、說明性和表露性三種態勢語 強化說話內容,並提醒他們盡量減低體調性和適應性這兩種具干擾性的態勢語的 出現頻率。教師可利用名人照片作教材,說明上述五種態勢語的不同,並可着學 生在雜誌或互聯網上找一些相關的例子回校作說明。 有趣的教材若能配合適當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活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便可全面 提高。聽說教學活動須在特定的語境下進行,教師設計活動時應考慮語境的趣味 性。我曾嘗試設計了一些受學生歡迎的聽說教學活動,現舉其中三個例子,簡介 如下: 活動名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