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PPT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第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课标要求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影响内容原因董仲舒新儒学黄老之学学说汉代的思想大一统汉初政治经济困难吸取秦亡教训统治者个人喜好经济恢复社会稳定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养生治国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地制宜王国问题民族问题新儒学适应武帝开拓大一统天人感应是基础主德辅刑是手段三纲五常是标准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确立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基础是什么结合课本阅读和

第28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 第28讲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与宋明理学 * 课标要求: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影响 内容 原因 董仲舒新儒学 黄老之学 学说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汉初政治、经济困难;2、吸取秦亡教训;3、统治者个人喜好 1、经济恢复、社会稳定;2、中央与地方;内地与边疆 1、养生;2、治国(无为而无不为;待时而动、因地制宜) 1、王国问题、民族问题;2、新儒学适应武帝开拓大一统; 1、天人感应是基础;2、主德辅刑是手段;3、三纲五常是标准。 1、有利于大一统国家和稳定统治秩序;2、确立儒家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 1、董仲舒新儒学思想的基础是什么?结合课本阅读和思考部分,你怎样评价“天人感应”思想? (1)天人感应思想 (2)评价: A、宣扬“君权神授”,神话皇权,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中央集权; B、宣扬“天人感应”,也有限制君主权利过度膨胀和防止暴政的目的。 2、记忆并理解新儒学的内容,请思考:为什么说新儒学是传统儒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上题同步步高第28讲问题突破“汉代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区别和联系”有何不同 继承: 发展: 仁、礼、仁政、民本等思想 完善儒家学说;吸收其它学说。 3、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社会传统思想的主流。但其发展是和其他学说不断融合的过程,请举例说明儒家思想对中外思想的不断融合。 提示:分别从中、外两方面进行作答。 中: 荀子(吸收法家)、董仲舒(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唐宋儒家学者(吸收道家思想) 外: 唐宋儒家学者(吸收佛教思想。) 课标要求: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2、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原因 陆王心学 程朱理学 影响 内容 代表 人物 宋明理学 1、汉唐儒学无法控制人心、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2、三教合一潮流弥漫社会生活领域。3、儒学自身更新 1、程颢和程颐起了突出作用; 2、朱熹是集大成者 1、提出“理”是世界的本原; 2、把握“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客观唯心主义) 1、从南宋起,人们对程朱理学繁锁礼仪不满;2、明中期,程朱理学失去寻求圣贤学问的精神 陆九渊王守仁 1、提出“心即理也”,认为心是万物的本原; 2、王守仁提出“致良知”。 宋明理学 程朱理学 影响 宋明理学 1、适应了统治阶级的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 2、明初,确立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 3、传到朝鲜、日本、越南,产生重大影响。 1、理学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对我国政治、文化、教化生产深远影响 2、强调纲常和名分,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性。 3、重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调节,发奋立志,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漳显人性 1、比较“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格物致知”追求的“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 2、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实践出真知”中的“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形象比喻体会差别 应该让弟子们闭目静坐,泰山崩于前而目不瞬,不为机声所慑。 敌机来了,他会教弟子爬到书架上翻查飞机种类性能以及防空方法 。 1、比较“格物致知”和实践出真知的区别? “格物致知”追求的“理”是在人们心中先天存在的。 2、比较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 参见提纲114面,同学们写出答题提纲。 “实践出真知”中的“真知”是通过实践而发现、认识的,而不是人们思想中先天存在的。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东汉时期,明帝遣使西域拜求佛法,为铭记佛法传入之功,修建了这座白马寺。与孤零零的白马相比,北魏时期龙门石窟的气魄已大不相同,历经几百年营建,石窟佛像达到十万多尊,可以说是佛教盛行的写照和缩影。 在外来佛教传入的同时,中国的本土宗教道教也在东汉时期形成。东汉末年,神仙方士之说阴阳五行之说与道家学说的某些部分杂糅起来,形成了道教。 1、佛、道传播,儒学出现危机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 三教图 清 丁云鹏 2、三教合一,弥漫社会各个领域 在我们最为熟悉的古典小说《西游记》里面,能否找出三教合一的痕迹? 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 ──鲁迅 贞洁牌坊的背后是血泪 不堪回首的童年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angsu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