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word专业整理
PAGE
学习资料 整理分享
吡拉西坦:药理性质和临床应用综述
CNS Drug Reviews :Vol.11,No.2;pp169-182;
(Bengt Winblad Karolinska Institutet, Stockholm,
(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
(邦特·温布拉德(Bengt Winblad)博士/瑞典阿尔茨海默研究所所长)
(山东大学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积极开展与瑞典卡洛林斯卡大学痴呆研究中心的合作研究,曾邀请瑞典卡罗林斯卡大学痴呆研究中心主任Bengt Winblad教授等来访问,并成功主办“首届山东大学-瑞典卡洛林斯卡大学痴呆专题论坛”)
文摘
吡拉西坦,神经传导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一种衍生物,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至少部分地是由于其可重建细胞膜流动性所致。
在神经元水平上,吡拉西坦在传导系统中(包括胆碱能和谷氨酸能)可调节神经传导,具有神经保护性和抗痉挛性能,且可改善神经可塑性;在血管水平,吡拉西坦好象可以减少红血球对血管内皮的粘附,阻止血管痉挛,并可促进微循环。这些不同范围的生理作用,与其不同的临床适应症是相一致的。
吡拉西坦在治疗认知失调、痴呆、眩晕、皮质肌阵挛、诵读困难和镰状细胞血症方面的有效性已被证实,虽然有时需要高剂量,但也能很好耐受。
前 言
吡拉西坦是神经传导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一种环状衍生物,最早由比利时UCB大药厂研发,于1971年上市。它是第一个“益智”药,是一种能作用于认知功能而不会引起镇静或刺激性作用的药物。
虽然对吡拉西坦的作用机理尚未完全阐明,但已知其可影响神经元功能及血管功能,而且其对血管的作用涉及外周和中枢部位,这意味着吡拉西坦的益处远远超出其向精神作用。
实际上,吡拉西坦除了用于治疗与年龄相关的认知失调外,现已用来治疗眩晕、诵读困难、皮质肌阵挛和镰状细胞血症。由于吡拉西坦已使用三十多年,本文的目的是想就其可能的作用机理、药理性质以及临床应用做一下综述。
可能的作用机理:膜假说
虽然吡拉西坦是GABA的衍生物,但其作用机理好象与这一神经传导递质的性质没有关系。虽然对吡拉西坦确切的作用模式一直存有争议,但已有证据表明,其潜在的作用是修复细胞膜的流动性,因此,本文也将着眼于这一理论。吡拉西坦的膜流动性修复作用,即不是细胞,也不是器官特定的,所以有可能会说明吡拉西坦多种多样的生理学作用。
细胞膜是由镶嵌蛋白质分子的双分子层磷脂构成的。这些膜是流动结构,因此,组成膜的分子可扩散,以维持其整体排列。膜的流动性被认为对很多功能具有重要性,这包括膜运输、酶活性、化学物质的分泌,以及对受体的结合与刺激作用。
最早报导吡拉西坦与细胞膜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在一项研究中。在这项研究中,吡拉西坦可部分地预防合成磷脂胆碱单层膜中与酒精相关的改变。这一观察是通过一项核磁共振谱研究(包括人工膜)加以证实的。共振谱研究证明,吡拉西坦分子围绕着磷脂的极头部位,形成具有流动性的药-脂质络合体,被认为可以诱发脂质的重新组合,进而又能影响膜的功能和流动性。
最近,在一项体外研究中,探讨淀粉质肽聚集对神经元膜毒性作用的报导中,也有关于吡拉西坦与膜之间相互作用的描述。研究已证实,淀粉质肽可引发细胞膜中脂质的解体,用吡拉西坦培养可明显减少淀粉质肽的破坏作用。其作者指出:这一作用可能是由于吡拉西坦与细胞膜中磷脂头部位的相互作用形成的,这样的话,吡拉西坦就可以抵消由融合肽引发的负曲率,因此可减少膜融合的可能性。
研究还证明吡拉西坦影响膜的流动性,特别是当正常的流动性受到危害时,尤如在老化过程中所见的那样。
有几个体外实验使用膜结合DPH的各向异性法评价了用吡拉西坦处理时膜流动性的变化,发现用吡拉西坦培养可修复变慢的老年小鼠脑膜的流动性,但对具有正常流动性的年青小鼠脑膜不起作用;同样,应用体外各向异性技术,在用吡拉西坦培养后,老年大鼠和老年人脑膜中的流动性得到修复;在取自患阿兹海默氏症患者的海马膜中,也看到类似的作用。
用吡拉西坦(300mg/kg/日)处理老龄大鼠8周,也可看到能明显修复前沿皮质、海马和纹状体的膜流动性。
图1:修复膜流动性可能产生的生理结果
作用部位
神经元
血管
主要作用
恢复神经传递
增加神经可塑性
保护神经
抗惊厥(痉挛)
减少红血球对细胞壁的粘附性
减少血管痉挛
生理结果
改进神经元功能
改善微循环
试验证明,这种流动性改进结果,与吡拉西坦能明显改进动物逃避性学习试验结果相一致。在接受吡拉西坦的年青大鼠中,未见到吡拉西坦对学习或对膜流动性的影响。
然而,人们也看到吡拉西坦对膜流动性的作用不仅仅限于脑膜。
在由Muller与其合伙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