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美国百老汇音乐剧制作主体的演变及其影响
摘 要:在过去100年中,美国百老汇制作音乐剧的方式不断完善。从管理学角度出发,笔者认为,其制作团队在发展过程中,制作主体发生了变化:从20年代起,主体由作曲家转移到导演,再到制作人,到现在的制作公司。这种由艺术家到艺术管理者的变化对音乐剧本体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加速了百老汇的商业化脚步。
关键词:百老汇;音乐剧;主体;演变
1 主体的演变
百老汇自成立以来就基本遵循同样的运作模式――制作人制。制作人在整部音乐剧草创到演出的过程中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不仅需要寻找投资,组建制作团队,监督创作,而且要策划宣传,联系剧场,负责票务;虽然制作人举足轻重,但不同时期,百老汇的主体却不尽相同,主要表现在创作过程以不同管理者为主导,以下即是不同时期管理中心的演变轨迹。
1.1 以作曲家为主体
作曲家是整部音乐剧创作的源头。从20世纪20到40年代,作曲家在音乐剧制作过程中承担的工作至关重要。早期的音乐剧创作往往围绕优美动听的歌曲来进行。许多音乐剧都渴望凭借一两首脍炙人口的主题曲而成功。所以作曲家的地位在创作过程中十分重要,他的地位远远高出了剧本作者。许多音乐在剧本或情节还没确定之前就写好,剧本随后会围绕音乐来创作。
这个时期,作曲家和制作人对音乐剧的内容设计具有很大的决定权。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好恶、对市场的理解改变剧情和音乐。1957年由梅里迪斯?威尔逊作曲、作词、编剧的《乐器推销员》中,人物设计经历了反复的修改,剧中口吃的孩子小温斯普罗在最初编剧中是一位身患小儿麻痹症坐在轮椅上的孩子,但威尔逊和制作人在不断的商讨过程中决定把这个角色换成一位口吃的孩子,增添了戏剧元素。
百老汇早期许多作曲家名留史册,却很少有制作团队中的其他人物被人知晓。《演艺船》的作曲者杰罗姆?科恩对音乐剧内容的贡献非常大,在欧洲小歌剧的基础上创造出了真正具有美国风格的音乐剧。他的成功引领许多当时的作曲名家加入到音乐剧的创作中来,并且引领起不同风格的创作热潮。
1.2 以导演为主体
导演逐渐成为团队的权利中心人物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原因在于音乐剧逐渐发展成熟,这门综合性的艺术更需要一个舵手来整合。受到电影的冲击,1930年到1940年,百老汇原来的68家剧院倒闭了三分之一。百老汇为了挽留观众,从30年代起不断完善戏剧表达样式,而多种艺术形式的统一需要一位能驾驭整合多种舞台样式的核心人物出现。
50年代,导演的作用越来越大。1957年的《西区故事》拉开了导演时代的序幕。[1]从编舞罗宾斯开始,许多舞蹈编导跃升成为音乐剧导演,并在音乐剧制作过程中拥有了话语权:如鲍勃?福斯、哈罗德?普林斯、麦克?本奈特。正是他们的努力使音乐剧逐渐成为一门结合了歌舞剧的综合性艺术。他们不再一味服从制作人或作曲家的意识,而是根据自己需要重新构思情节,编曲和作曲。所以许多人的作品极具个人色彩,这也使导演逐渐成为团队的主体。从罗宾斯开始,导演们开始要求拥有对整个作品的指导版权。导演们常常自称为剧本的联合作者之一,即使他们并没有参与其创作。这就为导演赢得了许多附属权利,在报酬上也大大改善。
导演中心制以来,版权的授予带来的是酬金的改善。1940年以前,导演指导每部戏都拿固定的酬金,但此后,导演的版权使他可以在票房收入中分得到一杯羹。30年来,百老汇制作的各项费用中,增幅最大的就是导演费用,这表明着导演作为制作团队的主体地位的上升。
1.3 以制作人为主体
百老汇在19世纪60到80年代经历了一段时期的低迷。艺术上的尝试受挫使商业上的尝试增多。80年代,行业的萎靡使商业制作的核心人物――制作人挺身而出,在构思整部戏的时候更加谨慎,对美学的考虑减少,商业的考量增加。80时代英国制作人成功的打入百老汇,充分的运用商业手段推销音乐剧。制作人与艺术家不同之处在于可以跳脱出美学范畴,全面审视音乐剧的价值。艺术家创作出的作品带有自己的独特符号,而制作人却以大众口味为标准制作。他们的作品依靠昂贵的布景和叹为观止的特技来形成华丽壮观的场面;许多大型音乐剧都改编自歌舞电影或大型歌剧。
80年代起,制作人管理手段更加强硬。据演员工会的弗兰克?哈特斯坦说,从80年代中期开始,制作人在谈判桌上判若两人,给演员工会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对条款也会给予更多说辞。[2]80年代,制作人联盟也对每场最少25位演奏者的数量一压再压:认为在不影响现场效果的情况下,十个左右的演奏者就足够,辞退了多余的演奏者。此外,制作人把巡回演出的演员换成工资更低的非联盟演员,这使本来演出机会不多的联盟内演员们雪上加霜。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