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湖望安乡花宅聚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澎湖望安乡花宅聚落.DOC

澎湖縣望安鄉花宅聚落 望安花宅小事典 花宅位於澎湖縣望安島的中西部,聚落所處地形為一山坳,略呈與海岸平行的長方形。若依據蔣毓英《台灣府志》的記載,「花宅」一名的由來,是因為大小花宅與海上的花嶼相互拱照,然另有一地方上流傳的說法,謂「花宅」之名應與聚落中央的小山丘有關,此小丘被視為「花心」,這些山丘有如花瓣環拱花心,故名之。傳說花宅曾姓始祖於清康熙年間遷至此地,而花宅張姓始祖於更早之明末天啟年間便渡海來此,依據伊能嘉矩的調查,地方上曾頒行「八罩澳花宅鄉公約」,此公約 立約於雍正3年(1725),可以推論花宅在雍正年間應有相當規模的聚落存在。日治時期明治30年(1897),花宅由「社」改稱「鄉」;大正之後,殖民政府推行地方街庄制度,花宅等各村社改為「大字」。戰後,花宅由「大字」回復為「村」,民國35年(1946),以其位處望安島中部,故改名為中社村至今。望安中社村共有150餘座住屋,古建築群一直被認為是台灣最具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資格的對象之一。2003年9月,由世界文化紀念物基金會(World Monuments Fund)所推動的「世界文化紀念物守護計畫」,將澎湖縣望安鄉中社村選入該年度100個最得世人關懷並加以維護保存之文化紀念物名單,肯定該文化遺產的價值。 推動望安花宅列入世界文化遺產 96-97年度,經由「澎湖縣望安花宅聚落文化資產整合及經營管理計畫」、「望安花宅聚落基礎資料及擴大文化景觀登錄調查研究計畫案」的推動,辦理花宅聚落內有形文化資產與無形文化資產之調查研究與彙整,經工作團隊的推動,彙整花宅有形文化資產涵蓋聚落建築群(居住區)、產業遺址(魚灶、灰窯、冰枝廠等)、考古遺址(鯉魚山等)、文化景觀(花心、菜宅、東碼頭遺構等)、民俗及有關文物(信仰、風俗祭儀、語言與歌謠等)以及可彰顯花宅聚落特色或地方特色的生活文化(飲食、農漁活動)、聚落自然環境(天台山、虎頭山、圍繞聚落居住區的小山丘、潮間帶、花宅灣……)等。並進一步蒐集與分析世界文化遺產有關聚落保存策略的操作模式,以「現地保存」與「活的保存」(整合性保存)等兩大方向,進行保存策略的優劣與適宜性等進行討論,同時建構花宅聚落有形與無形文化資產的整合維護及再利用模式之機制,建立持續發展的經營管理策略。 保存望安花宅古厝 中社村內共有150餘座住屋,其中約有80%仍為傳統的一落四櫸頭及其變形的建築,屋身多由咕咾石所疊砌而成,屋頂為紅色薄瓦,所有的建築規模相當,順著地形緊密有序的分佈於山谷中,年代約有160年左右之久。由於自然環境卓越,加上聚落的歷史風貌完整,望安中社村的古建築群一直被認為是台灣最具有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資格的對象之一。然而花宅部分建築物已嚴重損壞,因此97年度特別施作「望安花宅古厝緊急支撐防護工程」,急速保存與維護望安花宅古建築群的歷史風貌。 資料來源:《台灣歷史文化場域的新體驗》謝瑞隆、簡嘉緯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9.12,P.240~241

文档评论(0)

zhaoxiao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