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抢抓机遇 发挥优势
全力推进我县新型工业化进程
长沙县人民政府
(2011年2月21日)
“十一五”期间,我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兴工强县”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重要战略,围绕园区主战场,壮大支柱产业集群,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高歌猛进,工业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态势。
一、“十一五”长沙县新型工业化之路回顾
“十一五”期间,长沙县加快推进“工业强县”。归纳起来,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增长提速。2006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当年,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423.4亿元,比上年增长23.3%,顺利实现开门红,为2007年破“五”(全县工业总产值520亿元)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突如其来的国际金融危机使2008年成为了“十一五”的大考之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仍实现“破七”达到714亿元,即使在金融危机影响不断加深的2009年,全县工业总产值也逆势飘红,达到874亿元。
到2010年全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189.7亿元,同比增长31.6%,是“十五”期末的3.4倍,实现了突破千亿元新台阶的历史性跨越;完成工业增加值345.7亿元,是“十五”期末的3.6倍。2010年,规模以上企业达387家,比“十五”期未增加146家;年收入过亿元企业88家,比“十五”期末增加46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061.6亿元,同比增长32.6%,是“十五”期末的3.6倍,年均增长29.7%。从项目建设的情况看,“十一五”以来,按照尽快开工一批、加快建设一批、竣工投产一批、重点跟踪一批的“四个一批”原则加快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投产达效,全县累计开工建设500万元以上工业260个,是“十五”期末的2.7倍。全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保持快速增长的可喜态势,在运行质量、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科技创新、园区发展等五大方面实现新的突破。
二是贡献提高。“十一五”期间,我县工业总产值始终保持了28%以上的年均增长速度,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速分别高于全省和全市平均水平4.2和3.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13.8:61.4:24.8调整为7.1:69.3:23.6;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由2005年的50.6%上升至56.9%;工业对全县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由2005年的63.8上升至77.4%;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占财政收入的比例逐年提高,2010年,工业企业实缴税金占全县财政总收入的53.4%,工业已成为我县名副其实的经济第一支撑与推动力。
三是发展提质。“十一五”期间,我县高新技术产业、主导产业所占比例不断上升,形成了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支柱产业;工业向园区集中趋势明显,园区工业总产值占全部规模工业的95.5%。2010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达到818.8亿元,比“十五” 期末增加618.8亿元,年均增长28.7%,是2005年的4.1倍。万元GDP综合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指标显著下降,预计2010年万元GDP综合能耗由2006年的1.103吨标准煤下降至0.904吨标准煤,下降幅度达22%,年均降幅近5%。同时深入开展淘汰落后产能工作。据测算,近年淘汰的落后产能可年节约标煤13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8735吨,减少COD排放280吨。
四是后劲增强。坚持“一区七园”经济核心圈的发展思路,重点建设经开区及其产业配套基地,充分发挥国家级经开区的龙头带动作用,带动包括干杉重卡配套园、榔梨工程机械和汽车零部件配套园、江背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等一批特色园区的发展,着力打造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把我县真正建设成为“中国工程机械之都”和“湖南汽车产业走廊”。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投放工业发展资金5060万元,争取中央及省、市各项资金1.92亿元;累计开发新产品1549个,获得省市优秀新产品89个,累计投入研发费用65.4亿元。2010年申报市级以上企业技术创新项目54个,完成技术创新项目投资6.4亿元,提取技术研发经费25亿元,同比增长43%;开发新产品、新技术597项,新产品完成产值382.9亿元,同比增长42%,占规模以上企业产值的33.7%。
至2010年底我县有三一、山河智能等5家企业跻身“国家级技术中心”行列,同心实业、北汽福田等1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技术中心”, 磐吉奥(湖南)工业有限公司成立的实验室被认定为国家级检测和较准实验室。品牌建设取得新的突破,三一集团、山河智能、圣保罗地板、金井茶叶等10家企业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力元新材、果福车业、同心实业等50家企业获得湖南省著名商标;三一重工、远大空调、好韵味等3家企业获中国名牌产品;长丰汽车、千山制药、开元仪器等36家企业获得湖南省名牌产品。
二、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要做法
五年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就是我县生动践行“四化两型”之路。“十一五”期间,我县推进新型工业化实现了“四个转变”:在指导思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