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降水目的 1、防止涌水、流砂,保证在较干燥的状态下施工; 2、防止滑坡、塌方、坑底隆起; 3、减少坑壁支护结构的水平荷载。 * PPT课件 流砂现象? ? 当开挖深度大、地下水位较高而土质为细砂或粉砂时,如果采用集水井法降水开挖,当挖至地下水位以下时,坑底下面的土会形成流动状态,随地下水涌入基坑,这种现象称为流砂 A.动水压力――地下水在渗流过程中受到土颗粒的阻力,使水流对土颗粒产生的一种压力。其大小与水力坡度成正比,方向同渗流方向。GD=Iγw =(Δh/L) γw B.流砂原因:当动水压力大于或等于土的浸水重度(GD≥γ’)时,土粒被水流带到基坑内。主要发生在细砂、粉砂、轻亚粘土、淤泥中 * PPT课件 C.流砂的防治 减小动水压力(板桩等增加L); 平衡动水压力(抛石块、水下开挖、泥浆护壁); 改变动水压力的方向(井点降水)。 D.如果土层中产生局部流砂现象,应采取减小动水压力的处理措施,使坑底土颗粒稳定,不受水压干扰。其方法有:(1)如条件许可,尽量安排枯水期施工,使最高地下水位不高于坑底0.5m; (2)水中挖土时,不抽水或减少抽水,保持坑内水压与地下水压基本平衡;(3)采用井点降水法、打板桩法、地下连续墙法防止流砂产生。 * PPT课件 (二)、集水井法(明排水法)???? 1.用于土质较好、水量不大、基坑可扩大者 2.挖至地下水位时,挖排水沟→设集水井→抽水→再挖土、沟、井 3.要求: (1)排水沟:沿基坑底四周设置,底宽≮300mm,沟底低于坑底500mm,坡度1%。 (2)集水井:沿基坑底边角设置,间距20~40m,直径0.6~0.8m,井底低于坑底1~2m。长期用,有护壁和碎石压底。 (3)水泵:离心泵、潜水泵、污水泵 * PPT课件 (三)轻型井点降水??? ???轻型井点降水法具有效果明显,使土壁稳定、避免流砂、防止隆起、方便施工的优点同时也有可能引起周围地面和建筑物沉降。 1.井点类型用适用范围 2.轻型井点设备 3.轻型井点布置 4.计算涌水量Q:(环状井点系统) 5.确定井管的数量与间距 6.井点管的埋设与使用 * PPT课件 1、井点类型及适用范围(见表1-5) * PPT课件 2、轻型井点设备 井管:φ38、φ51,长5~7m(常用6m),无缝钢管,丝扣连滤管; 滤管:φ38、φ51,长1~1.7m,开孔φ12,开孔率20~25%,包滤网; (图示) 总管:内φ75~100无缝钢管,每节4m,每隔0.8、1或1.2m有一短接口; 连接管:使用透明塑料管、胶管或钢管,宜有阀门; 抽水设备: 真空泵(教材)――真空度高,体形大、耗能多、构造复杂 射流泵(常用)――简单、轻小、节能 隔膜泵(少用) * PPT课件 * PPT课件 4.轻型井点布置 (1)平面布置 单排:在沟槽上游一侧布置,每侧超出沟槽≮B。 用于沟槽宽度B≤6m,降水深度≤5m。 (图示) 双排:在沟槽两侧布置,每侧超出沟槽≮B。 用于沟槽宽度B6m,或土质不良。 环状:在坑槽四周布置。 用于面积较大的基坑。 (图示) * PPT课件 * PPT课件 * PPT课件 5.计算涌水量Q:(环状井点系统) (1)判断井型 (2)无压完整井井点计算(积分解) (3)无压非完整井群井系统涌水量计算(近似解) * PPT课件 (1)判断井型(图) 按照滤管与不透水层的关系:(见图1-19所示) 完整井――到不透水层非完整井――未到不透水层. 按照是否承压水层:(见图1-19所示) 承压井或无压井 * PPT课件 图1-19??井形示意图 * PPT课件 (2)无压完整井群井井点计算(积分解) ????????????????????????????????????????????????????????????????????????????????????????????????????????????????????????????????????????????????????????????????????? * PPT课件 Q=1.366K(2H-S)S / (lgR-lgX0)????(m3/d) K――土层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水位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R=1.95S(HK)1/2; X0――环状井点系统的假想半径(m); 当长宽比A/B≯5时,X0=(F/π)1/2,否则分块计算涌水量再累加。 F――井点系统所包围的面积。 * PPT课件 3)无压非完整井群井系统涌水量计算(近似解) 以有效影响深度H0代替含水层厚度H用上式计算Q。 * PPT课件 H0的确定方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探询神奇的化学世界.ppt VIP
- 2025年新教材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在集体中长大》教案设计.docx VIP
- 实验室安全化学试剂与实验室消防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5 ACCAHA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指南解读PPT课件.pptx VIP
- 延迟退休政策深度解析.pptx VIP
- 桂13J603 住宅厨卫组合八字型变压式耐火排气道.docx VIP
- 2025年学校校长公开选拔笔试试题及参考答案校长招聘考试笔试真题.docx VIP
- 《中国旅游文化》 课件 第七单元中国古代艺术文化.ppt VIP
- 《美国文学》教学课件Emily Dickinson (1830—1886).ppt VIP
- 规范《GB11085-1989-散装液态石油产品损耗》.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