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件:链霉素真菌产生.ppt
返回本节 2019 - * 具体操作是:菌种为斜面培养菌种,斜面不宜过长;选择纯净优质石蜡油,置三角烧瓶中经过121℃高压蒸汽灭菌1~2h,将其放烘箱中(160℃左右)干热处理,去除灭菌时渗入的水分,待石蜡油变得清澈透明后冷却即可加入斜面,斜面上不能出现气泡,液蜡添加量以高出斜面顶部约1cm左右为宜。 2019 - * 缺点:液体石蜡法不适用于所有的菌种。另外可能需多次移种. 优点:方法简便、保藏期比单纯斜面低温保藏期长。 2019 - * (三)砂土保藏 微生物生长需要水分,干燥法是使菌处于干燥条件下停止生长及处于休眠状态,达到较长期保藏的目的。此法用于细菌芽孢或产分生孢子的菌种,是现在发酵工业生产中较常用的菌种保藏方法。 2019 - * (3)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2019 - * (4)四环类抗生素 四环素、金霉素、土霉素 2019 - * (5)多肽类抗生素 多粘菌素、放线菌素、杆菌肽 2019 - * (6)多烯类抗生素 两性霉素、曲古霉素、制霉菌 2019 - * (7)蒽环类抗生素 柔红霉素、阿霉素、正定霉素 2019 - * (8)苯羟基胺类抗生素 氯霉素、甲砜氯霉素 (9)环桥类抗生素 利福霉素 (10)其他抗生素 磷霉素、创新霉素 2019 - * 根据抗生素的作用机制分类 ①抑制细菌壁合成: 青霉素 ②影响细胞膜功能: 多烯类抗生素 ③抑制核酸合成: 如影响DNA结构的博来霉素、丝裂霉素C及柔毛霉素等; ④抑制蛋白质合成: 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 ⑤抑制生物能作用: 如抑制电子转移的抗霉素(antimycin)、抑制氧化磷酸化作用的短杆菌肽S(gramicidin S)和寡霉素(o1igomycin)等。 2019 - * 维生素B2 维生素C β-胡萝卜素 2 .维生素 β-胡萝卜素 2019 - * 3 .氨基酸 目前大部分氨基酸可用发酵法生产 4 .核酸类药物 如肌苷酸,腺苷酸,肌苷,腺苷等 2019 - * 5. 酶与辅酶类药物 链激酶、L-天冬酰胺酶 6.酶抑制剂 7.免疫调节剂8.甾体类激素 克拉维酸、洛伐他汀 2019 - * 微生物来源的其他活性物质 酶抑制剂: 亮肽素 bestatin (蛋白酶) 免疫抑制剂:环孢菌素A β羟基-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 2019 - * 利用工业微生物发酵生产过程中,决定生产水平高低最主要的因素有三个: 生产菌种 发酵工艺 后提取工艺 第二节 制药微生物与产物的生物合成 2019 - * 一、制药微生物的选择 1.样品的采集与处理(土壤、海洋) 2.分离方法(稀释法、膜分离法) 3.活性测定(琼脂扩散法) 2019 - * 1.自然选育:单菌落分离 依据自发突变原理,通过不断分离筛选,除去衰变菌落,选择高产菌,达到强化、复壮、稳定生产目的。 方法:(1)平板划线法 (2)稀释平板法 一、菌种的选育与保藏 二、制药微生物菌种的选育 2019 - * 自然选育的具体步骤 1、单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2、分离及单菌落培养 3、筛选(初筛、复筛) 2019 - * (二).诱变育种 1、制定筛选目标 高产 生长速度快 消除色素或无益成分 能有效利用廉价发酵材料 改善发酵中的某些缺陷 2019 - * 2、制定筛选方案 (1)诱变过程: 出发菌种斜面 单孢子悬浮液制备 孢子计数 单菌落分离 (2)筛选过程 传种斜面 留种保藏菌种 筛选高产菌株 2019 - * 诱变育种的步骤: 原始菌种 纯化 斜面/肉汤培养 单孢子/单细胞悬液 诱变剂处理 平板分离 移至斜面 小试 中试 初筛 复筛 计算存活率 观察形态变异,挑单菌落 良种保藏 原菌种特性鉴定 2019 - * 诱变育种的基本过程: 选择合适的出发菌株 ↓ 制备待处理的菌悬液 ↓ 诱变处理 ↓ 筛选 ↓ 保藏和扩大试验 2019 - * 3、突变的诱发 (1)出发菌株的选择 ①:稳定性; ②:具备某种优良性状的菌株 ③:对诱变剂敏感; ④:生理状态及生长时间 (2)诱变处理: ①化学诱变;②物理诱变;③生物诱变 2019 - * 利用物理因素(如ⅹ射线、γ射线、紫外线、激光等)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 生物诱变 病毒(Rous肉瘤病毒) 在物理诱变剂中,尤以紫外线为最方便,而在化学诱变剂中,一般可选用诱变效果最为显著的“超诱变剂”,如N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清单80条PPT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pptx VIP
-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第3版)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 口腔器械消毒灭菌管理技术操作规范WS506-2016.pdf
- 《管理英语3》边学边练Unit 1-8(答案全).docx VIP
- 国内外流浪动物管理措施及政策的建议论文.pdf VIP
- 年公安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总结.ppt VIP
- 2025年道德与法治二轮专题复习课件:5个主题及题型突破复习.pptx
- 抽水蓄能电站安全质量隐患排查检查清单 .pdf VIP
- 数字信号处理第三版李力利习题答案.pdf
- 《二十四节气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研究》课题研究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