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部浅表皮损手术治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通迅作者] 李世荣,E-mail:zhengxing@ 表面麻醉乳膏在清创缝合中麻醉效果的临床研究 毕 胜,李世荣,杨东运,戴 霞,柴琳琳(400038重庆,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整形美容科) [摘要] 目的 研究表面麻醉乳膏在皮肤挫裂伤清创缝合中麻醉效果。方法 45例年龄大于16周岁,伤口短于6cm的面部挫裂伤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23)给予EMLA乳膏表面麻醉,对照组(n=22)进行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术中疼痛情况进行评分,记录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患者随访2周至6个月并记录术后并发症。结果 45例患者伤口长度2.1±0.6cm,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分别为33±19mm和29±8mm。两组无显著差异(p=0.91)。术后未见麻醉相关并发症。结论 表面麻醉乳膏(EMLA)用于面部挫裂伤局部麻醉安全且有效,可作为临床选择之一。 [关键词] 表面麻醉剂;挫裂伤;局部麻醉剂 [中图法分类号] R622.9;R614.3;R641 皮肤挫裂伤是急诊常用疾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对治疗效果的要求早以不再是伤口的闭合,而是追求术后良好的外观,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就诊于整形美容外科。美容外科缝合相比急诊外科缝合需要更好的麻醉效果,更小的组织变形。利多卡因等局麻药物浸润麻醉,是缝合前麻醉传统而有效的办法,但由于受伤后的恐惧,对手术的害怕,以及局部浸润麻醉时的疼痛,往往导致患者不适,因此医务工作者一直在寻找一种更加理想的麻醉方式。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评估表面麻醉乳膏在面部皮肤挫裂伤清创缝合中的麻醉效果。 材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实验为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从2011年11月至12月,我院整形美容科面部挫裂伤患者经知情同意后进入本研究。入选标准:年龄大于16周岁,无药物过敏史,面部挫裂伤单处伤口小于6cm,初步处理后无出血,受伤时间小于24小时。 1.2 麻醉方法 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病例用双氧水清洁裂口以外的面部皮肤,温热无菌生理盐水冲洗裂口。实验组病例裂口外涂EMLA乳膏,外用封闭敷料粘贴覆盖,等待30-45分钟后进手术室手术。对照组病例外敷无菌纱布进行手术室手术,先用1%利多卡因冲洗伤口,再多点穿刺创面进行局部浸润麻醉。 1.3 手术方法 麻醉成功后,实验组除去裂口内的药膏,所有病例再次检查创口,清除异物,血凝块,用眼科剪修剪失活组织,并使创缘平整,对于张力较大的裂口做适当皮下游离。除眼睑皮肤外,所有裂口均行皮内裂合,选用缝合材料为带针单丝尼龙缝线或带针单丝聚对二氧环已酮缝合线,皮肤缝合采用间断缝合,缝合材料为带针单丝尼龙线或胶原蛋白线。 手术结束后即刻,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价疼痛程度,所有病例被要求在一个10cm长的量尺上标注手术当中疼痛的程度,0cm代表不痛,10cm代表无法忍受的疼痛。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并记录并发症。 1.4 统计学分析 所得数据以(x±s)表示,应用SPSS13.0对数据进行组间t检验。 结果 从2011年11月1日至12月31日,共有132例面部挫裂伤患者在我院整形美容科进行清创缝合。符合标准72例,拒绝进入实验27例,入选45例,其中实验组23例,对照组22例。 两组病例手术中疼痛程度见表一,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91)。 所有患者进行2周至6个月回访,除1例皮下缝线线结外露外未见其它术后并发症。 组别 例数 VAS评分(x±s) 实验组 23 33±19 对照组 22 29±8 表一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VAS评分 讨论 局麻药物进行浸润麻醉多年来一直作为面部皮肤挫裂伤的常规选择,其原因是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安全、起效快,麻醉药物价格低廉且易得,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施行麻醉时,针刺及局麻药物浸润会引起疼痛、烧灼感;大多数患者对针刺非常恐惧;过多的麻药会引起组织变形,对正确的组织对位产生影响;同时存在着药物进入血管引起毒性反应的风险,局麻药物中通常加入肾上腺素,可能导致术后的“反跳性”出血,以及引起心血管系统异常。 皮肤表面麻醉是局部麻醉的一种,用于皮肤表面麻醉的药物有多种[1],他们都是利多卡因,丁卡因,丙胺卡因,苯唑卡因或相互间组合为活性成份的凝胶或乳膏。最初表面麻醉一般使用在无创面的皮肤,用于血管穿刺或置管,穿刺活检,激光治疗,皮肤磨削前的皮肤麻醉[2,3]。 TAC(含0.5%丁卡因,0.05肾上腺素,11.8%可卡因)是第一个报道应用于皮肤裂伤的表面麻醉剂[4]。然而因为含有可卡因成分,导致部分患者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毒性反应,甚至有死亡病例报告,因此研究者致力不含可卡因的表面麻醉剂研究。 EMLA是Eu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