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规划系本科培养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及要求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于地球表层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数字化管理、环境评测与保护,培养品行优良,数理基础扎实,掌握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熟悉3S技术运用,接受严格的科学思维和专业技能训练,学业特长鲜明、能力过硬,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开展科学研究的能力,能在科研教育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自然地理过程、自然资源管理、环境变化研究和环境保护的基础型优秀专业人才。 (二)培养要求 依托实践育人、科研育人、协同育人和文化育人,本专业学生应德、智、体全面发展。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个人素质和专业能力: 1、身心健康、品行兼优、敢于担当,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团队合作与勇于创新精神; 2、具备雄厚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掌握资源与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领域的发展现状、理论前沿与专业应用前景; 3、掌握自然地理、资源环境管理等方面的观测、分析和处理技术,熟悉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常规和最新软件的应用,能够熟练运用地理学定量研究方法; 4、了解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的范畴与工作内容,熟练掌握资源数字化管理的相关地理信息技术,了解环境污染机理,掌握环境监测、环境影响分析与评价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国家资源环境管理方面的相关法律、政策与法规; 5、具有国际视野,接受良好的基础和专业英语的基本训练,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具备参与国际学术交流的基本素质与能力; 6、熟知野外调查、资料查询、文献检索等信息寻获的基本方法,能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操作、分析、归纳和整理,掌握科研项目建议书及学术论文撰写的基本技能,具备开展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二、学分要求及分配 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读学分分布表 课程类别 总学分 学分类型分配 备 注 讲 授 实 验 实 训 公共必修课 41     综合素质教育选修课 16     学科基础课 29 27 2     专业核心(必修)课 31 24 7   专业选修课 20 14 6     综合实践 13     13   毕业总学分:150分;副修:35;双学位:60分。 三、学制与学位 学制四年;按计划要求完成学业者授予理学学士学位。 四、专业基本信息 (一)主干学科:地理学、环境学 (二)专业代码:070502 (三)专业定位:基础型 (四)专业主干课程:本专业必修课程突出学科基础、专业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选修课程主要体现两个专业特色方向(资源利用与数字化管理、环境质量评测与保护)。主干课程有:地质与地貌学、气象气候与水文学、土壤与植物地理、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地图学、遥感导论、普通化学、环境科学概论、生态学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原理、资源科学导论、环境规划、地理研究方法 (五)专业“阅读计划”书目: 1.地理学理论与应用.吴文英.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7 2.地质学基础.宋春青,张振春.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第三版 3.科学探索者·地球内部.Padilla M. J. (吉云松,王张华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4.科学探索者·地表的演变.Padilla M. J. (李绿芊,王张华,王莹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5.Quantitave Geography, SAGE Publications.A.Stewart Fotheringham, Chris Brunsdon, Martin Charlton. London. Thousand Oaks. New Delhi, 2000 6.This Dynamic Earth: the story of Plate Tectonics).Jacquelyne Kious, W. and Robert, I. Tilling).U. S. Department of the interior / U. S. Geological Survey, 1996 7.Fundamentals of Physical Geography. Michael J. Pidwirny. Okanagan University College(e-book),2002 8.四大起源之迷·地球).金性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 9.植物地理学.武吉华.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10.土壤地理学.李天杰.高等教育出版社,1992 11.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理论方法实践.龚子同.科学出版社,1999 12.土壤地理与生物地理.陈炳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 13.地球系统科学—中国进展、世界展望.陈述彭.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8 14.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徐建华.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15.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