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埤社区资源调查-兰阳户外教育网.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后埤社区资源调查-兰阳户外教育网

後埤社區資源調查與耆老訪談 簡介: 福建沿海漁民在四百年前,就到宜蘭縣壯圍鄉沿海牽罟為生。這些先民引進牽罟漁具及漁法,以嘗試錯誤方式在蘭陽沿海岸不同地點進行作業。最後,他們決定在潮流最緩和,可作業網次最多,及漁獲最豐富的後埤附近的查某罟寮地段,建第一個牽罟據點。(資料來源:盤古地) 400年前福建捕魚居民,從海路嶄轉遷入後埤,在沙崙擋風下的後方,建立背對沙崙的查某罟寮(故事-成群的單身漢都沒帶婦女家眷同行,婦女台語稱查某,他們想念遠在福建家鄉的婦女家眷。他們也不知何時可以回鄉團聚,就把這個臨時住處稱為查某罟寮。)早於蘭陽開發史中,1796吳沙招兵買馬大舉遷入蘭陽平原有百多年。 現狀?(人口數1000左右、年齡分布、地理位置台2線147-148.5公里?社區簡圖? 後埤庇蔭於龜蛇把海口的地理環境和故事?以單獨耆老訪談進行收集(靠海為生和遮風防害) 在伴隨墓地成長的後埤,艱辛ㄧ路更可貴?(放大過去弱點拼未來希望:收集乞墓糕、鬼故事、忌諱、埋死因仔埔、…,此刻雖人才有限但人氣沸騰….) 人: 約西元1770(乾隆35年),福建省龍溪縣籍張朴信夫婦,當時年輕隨鄉人渡海來台灣,在頭城外澳沙灘登陸,然後來查某罟寮參與作業。張朴信夫婦後來移居查某罟寮南方約八百公尺的後埤沿海聚落,仍然以牽罟漁業為主要工作。張朴信在台灣的歷代子孫,枝繁葉茂,遍佈全島。 大約於西元1775(乾隆40年),原籍貫福建省漳浦縣沿海居民李德興(1755-1840),是第二批到達壯圍查某罟寮。他隨鄉人渡海來台灣,首先在頭城外澳沙灘登陸。經過了一段短時間的居留,輾轉來到查某罟寮社區,參與當地早有的牽罟漁業,並且兼事農墾工作。李德興,諡三齊,後代子孫繁多,主要居住於壯圍查某罟寮為中心,向南北兩方向擴散。 約於西元1787(乾隆52年),原籍貫漳浦縣李玉振(1767-1829),是第三批到達壯圍查某罟寮。李玉振隨鄉人渡海來台灣,首先在頭城外澳沙灘登陸,後來輾轉來到查某罟寮參與牽罟漁業,並且兼事農墾工作。李玉振的後代,也可以稱得上是枝繁葉茂,主要居住於查某罟寮的舊聚落附近。龍溪縣張朴信、漳浦縣李德興、和漳浦縣李玉振等三個家族,他們是到目前為止筆者所能夠找出的宗族資料,以說明在西元1796(嘉慶元年)以前,很多漢人已經進入蘭陽沿海從事牽罟的經過。(資料來源:盤古地) 附件一:後埤ㄧ帶 姓張 46戶 35.96% 姓林 19戶 14.84% 姓李12戶 9.38%…… (附件資料來源 1997.施添福 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 社區的名人?社區和過嶺小學?過去和冝市、過嶺、公館互動變遷?現在人與人互動關係?台2 線穿過聚落影響?(東西側差異、住家與車道…) 文: 大約於清朝乾隆年間才來的福建漳州李姓漁民,隨身從家鄉帶來的三尊守護神:大太子金吒,二太子木吒,三太子哪吒。他們將三尊神像暫時安奉在查某罟寮之內,以供朝拜祈福。(資料來源:盤古地) 地方耆老談廟宇源起和地方祭祀活動、信仰故事?(分別說振安宮?土地公廟或伯公廟?保安宮?懷恩堂?金斗公…故事) 後埤公園闢建緣起?活動中心的籌建變更和想像? 地方性的厘語和在地宜蘭不同文化的主客觀差異?(地方耆老談) 地: 壯圍海岸在蘭陽溪出海口北方,海底沙岸地形平坦,南北兩向海流速度緩和,牽罟作業條件比較適當。蘭陽溪常年攜帶大量泥沙之中,含豐富微生營養物資入海,吸引外海魚群湧向沿岸。藉助北向黑潮及內流漲潮,構成沿海中段優勢的牽罟作業條件。 壯圍沿海沙岸中又以查某罟寮附近地段,海流速度最緩和,最適合牽罟作業。觀察每日洋流及潮汐變化狀況,俗稱南流的由南向北潮流,到達此地好像力竭氣衰的停頓下來;俗稱考流的由北向南潮流,到達此地也成為強弩之末,無力繼續前進。(資料來源:盤古地) 附件二:日治末期大正年間 壯圍公館大小字圖(附件資料來源 1997.施添福 蘭陽平原的傳統聚落) 耆老談老地名由來?(查某罟寮、魚寮、姓張仔底、過港、麻糬地、鼻仔尾、公路頭、澎湖厝…) 景: 從茅屋、磚屋到RC結構。從扁擔、三輪車、發財車。牽罟、抓魚苗、耙玉和抓海蟲。巡查路、公路頭、濱海公路。意象變遷圖… 1950時期社區地圖?圖像(老地名+巡查路+沙崙+深、長灘中的牽罟、捕魚苗…) 1980時期社區地圖?圖像(google earth+廟宇+活動中心+台2線濱海公路+腳踏車道+海濱設施…) 海濱的地理變遷和海濱的生活?(海濱人文、地理和變遷導覽解說和自然環境體驗和生態解說的整理) 耆老談及60年來罟寮位置後移動3、4次,每次約移近100公尺,可推估海岸線已內縮300-400公尺,目前東側沙崙僅距50多公尺,相對的之前許多海防設施已消失於在海平面或埋入沙堆中。 社區地景簡介?(導覽解說整理) 從過去日治末期大正年間的壯圍公館大小字圖

文档评论(0)

136****37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