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行政诉权的保护.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3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法学 行政诉权的保护 一、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我国《行政诉讼法》实施二十年来,对培养公民权利意识,保护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起到重要的作用。但不容回避的是,学者们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指出的“原告不敢告,被告不让告,法院不愿审的行政诉讼状况,迄今未见多大改变,司法实践中行政案件的受案数低、撤诉率高、上诉率高、改判率高和申诉率高及执行难,已使人们对行政诉讼制度的“信心”受到重创。问题的原因在于我国现行司法体制的缺陷以及对行政诉权的保护不力,因此,改革司法体制,采取行政诉权保护措施,已成为行政诉权实现的必经之路。 行政诉权是请求法院做出公正裁判的权利,其内容包括起诉权、获得行政裁判权和得到公正裁判权。它是对公民独立人格的肯定、是对公民与政府新型平等关系的确认、是对公民“行政权益”的保障。行政诉权应当是人权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类自然权利的延伸,和其它诉权一样是一种反抗压迫和专制强权的权利,它已经成为现代国家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并为宪法所保障。然而在我国,行政诉权的实现却存在着很多困难,使行政诉权的功能无法达到。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急剧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各类利益纠纷和社会矛盾日趋凸显,并时常伴有群体性突发性和极端性等因素,部分频繁发生的矛盾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在这些诸多矛盾中,有一部分就会以行政争议的形式表现出来。特别是在土地征收、房屋拆迁、工伤认定 、社会保障、信息公开、环境保护、治安处罚等社会热点领域,行政争议更为突出,甚至有些还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只有妥善解决这些行政争议,化解由此引起的社会矛盾,才能维护人民群众的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二、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 一、行政诉权概念辨析 (一)行政诉权之界定 (二)行政诉权与相关概念 二 、现行法律制度上的行政诉权及其局限 (一)《行政诉讼法》上的相关规定 (二)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 三、域外行政诉权制度与理论借鉴 (一)“权利说”向“值得法律保护的权益说”的发展 (二)公益诉讼作为行政诉权的内在要求 四、完善我国行政诉权制度的思考 (一)行政诉权判断标准的放宽 (二)客观诉讼类型的增加 五、结束语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在我国,对于行政诉权的保障学者们主要是从改革司法体制,扩大行政诉讼受案范围,强化违法责任追究机制,完善行政诉讼证据制度等法律制度的改革方面进行探讨。 德国行政诉讼法详细规定了具体的诉讼类型,以便公民权利受到侵害时有适当的诉种可供选择来获得法律的保护。即使当事人未选择适当的诉种也不否定诉的适法性;英国普通法的起诉资格因诉讼种类不同而不同,其中公法关系的目的不在于保护个别公民的权利,而在于促进公共利益。英国法院在公共关系中对起诉资格的要求比司法关系要宽;美国司法审查时原告资格的标准现在已经演变成了事实不利影响标准,即相对人只要利益受到所指控的行政行为的不利影响,他就具有了原告资格,而不管有无法律规定;日本的行政案件诉讼法中已经有了民众诉讼。即国民请求纠正国家或公共团体不符合法律的行为,并以选举人的资格或与自己在法律上利益无关的其他资格提起诉讼。 四、中外文参考文献目录 [1]邓建芳, 苗朝霞.浅议我国行政诉权的实现[J].特区法坛,2003,(77):4-6. [2]乔继东.行政诉权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J].行政论坛,2000,(5):23-24. [3]王仰文.行政诉权保护难题的解决之道[J].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10,(2):29-31. [4]郭昕.行政诉权保护之浅见[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6,(2):26-28. [5]杨玉玉.行政诉权基础理论浅析[J].法制与社会,2009,(23):3-4. [6]刘恒.行政诉权面临的若干问题及对策[J].学术研究,1997,(1):8-9. [7]焦玉珍.对行政诉讼起诉期限有关问题的探讨[J].人民司法,2000,(8):4-5. [8]胡建淼.行政诉讼法的修改方向[J].法制日报,2005,(l):5-7. [9]应松年,杨伟东.我国行政诉讼法修正初步设想[J].中国司法,2004,(4):2-3. [10]张倩.行政诉讼异地交叉管辖[J].法制与社会,2010,(18):9-11. [11]龚样珊.法治的理想与现实[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140-143. [12]刘靖华.行政诉讼法[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102-117. [13]张树义.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8-95. [14]刘宗德.宪法解释与诉讼权之保障[J].宪政时代,2005,(3):6-9. [15]左为民.诉讼权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3,213-225. [16]

文档评论(0)

chengzhi52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