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蒙古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对中国相邻地区的找矿启示.PDF

南蒙古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对中国相邻地区的找矿启示.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蒙古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对中国相邻地区的找矿启示

矿 床 地 质 2006 年 MINERAL DEPOSITS 第 25 卷 增刊 南蒙古典型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对中国相邻地区 的找矿启示∗ Geological features of typical ore deposits in southern Mongolia and their implications for mineral exploration of adjacent areas 胡 朋,聂凤军,江思宏,张万益 (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 ) HU Peng, NIE FengJun and JIANG SiHong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CAGS, Beijing 100037, China) 摘 要 伴随南蒙古洋的开合,南蒙古地区从早古生代到晚中生代经历不同类型地体的增生、碰撞拼贴以及碰 撞后伸展活动,发育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岩浆岩。与之对应,南蒙古地区发育 Au 、Cu、Mo 、Ag 、W 、Sn、Nb 、Ta、 Be 、REE 等金属成矿作用,主要产出斑岩型 Cu-Au 和 Cu-Mo 矿床、石英脉/角砾岩型 Au-Ag 矿床、云英岩/石英脉 型 W-Sn-Mo 矿床和碱性岩型 Nb-Ta-Be-REE 矿床。对比南蒙古地区和相邻的中国二连—东乌旗地区的地质条件, 确定二连—东乌旗地区的找矿方向和部分找矿标志。 关键词 南蒙古;二连—东乌旗;比较;斑岩型;石英脉型 南蒙古地区与中国新疆和内蒙自治区相邻,行政区划包括科布多省、戈壁阿尔泰省、巴彦洪戈尔省、南戈壁省、东戈壁 省、苏赫巴托尔省和东方省。20 世纪 90 年代以来,在南蒙古地区先后查证和发现了一批重要的矿床(点) 。其中,加拿大埃 文豪公司发现和勘探的欧玉陶勒盖特大型斑岩铜金矿床吸引了全球矿业界的目光。鉴于南蒙古成矿带向东延入中国的二连— 东乌旗成矿带,本文简要介绍南蒙古的成矿地质条件和典型矿床特征,总结主要控矿要素和找矿标志,并与二连—东乌旗地 区进行比较以指导找矿。 1 区域成矿地质背景 大地构造上,蒙古国以蒙古中央主构造线为界划分为南北两大构造域(图 1),其中北构造域主要由前寒武纪和早古生 代岩石地层组成,主体属加里东造山带,南构造域主要由中晚古生代岩石地层组成,主体属海西造山带(Badarch, 2005 )。 南蒙古地区主要由不同类型的地体组成,这些地体既可以是古生代岛弧、安第斯弧或弧后盆地,也可以是古陆壳和洋壳残片。 虽然地质学家们对中亚—南蒙古造山带运动机制的细节认识有所不同,但较为一致的看法是该巨型造山带为古大陆边缘地体 的拼接带(聂凤军等,2004 )。自晚志留世至二叠纪早期,受古亚洲洋向南北两侧大陆板块俯冲的影响,南蒙古经历一系列 岩浆弧(包括岛弧和安第斯型陆缘弧)和大陆块体(包括古陆壳、增生楔)的增生过程,在南蒙古地区经历了复杂的弧弧碰 撞拼贴、地壳缩短和大规模陆内走滑现象(Sengor et al.,1996; Xiao et al., 2003; 唐克东,1991)。二叠纪晚期,西伯利亚板块 南缘的增生弧和华北板块北缘的增生弧最终沿着索伦—贺根山一线缝合对接(Xiao et al.,2003 ),中亚古生代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