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0级高二下学期第一次单元测试
语 文
命题人:刘彦丽 2012.3.6
第Ⅰ卷(共36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
A.牲畜\畜牧 琴弦\船舷 苛刻\百舸争流
B.遏制\拜谒 虹霓\弥散 摄影\蹑手蹑脚
C.钱帛\织锦 开辟\复辟 驿站\络绎不绝
D.吸吮\殒身 伫立\矗立 商贾\余勇可贾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杂揉 端详 食不果腹 虽九死其犹未悔
B.凌霄 暮霭 蜗角虚名 以手扶膺坐长叹
C.瞭望 瞻养 缘木求渔 万里悲秋常作客
D.签署 缔造 敬谢不敏 杨柳岸晓风残月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在几十年的医疗实践中,廖志峰一直践行着“诚信守法、廉洁行医”这道医疗人员的行为准则,为广大医护人员树立了一面旗帜。
B.电视剧《下海》全景式勾勒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大地上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生动地表现了一代中国人艰苦创业的心酸奋斗史。
C.我们必须看到,当代文化的这种转向固然与电子传媒的兴起息息相关,但促成这种转向的实现还有更为深刻的现实动因和社会背景
D.先生是个闷葫芦,任你在这里气得惊天动地,山崩地裂,他永远是一副安之若素的表情:不急不缓,不焦不燥。
4. 填入下列空白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开始是离开后,偶尔忆起的浓甘薯香;逐渐是 ;后来是 ;再后来是拥抱祖乡的意识。结束前,惨的是归不得, ;悲的是不得归, ;妄的是不敢归,被江南迷住的韦庄甚至还吓别人 。但一般人的肠很有韧性,即使空肠也要回家。
①“我已无家,君归何里”②“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③流浪中,时常遇见的薄人情味④“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⑤泥泞思路上,一踏就滑倒的激情
A.⑤③④②① B. ③⑤②④①
C.③⑤①④② D. ⑤③④①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 )
A.《世说新语》千百年来深受读者喜爱,一个重要的原因是由于小说中所记载的人物言行言简意赅,颇能传达人物的个性特点。
B.酸奶所特有的益生菌能以足够数量直达肠道,并保持长久的活性,有效改善食物的胃肠通过时间。
C.全球气候变暖使人们面临严重的水资源短缺、土地沙漠化加剧、大气成分改变及海平面上升,而人类活动是地球迅速升温的主要原因。
D.教育决定着国家的未来,有没有高质量的教育,确立什么样的教育方向和路径,与校长的教育理念有莫大关系。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吟诵的前世今生
吟诵,是汉文化圈中的人们对汉语诗文的传统诵读方式,也是中国人学习文化的高效方法,有着三千年以上的历史,代代相传,丰富多彩,精美绝伦,在历史上起到过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有着重大的文化价值。汉语的诗词文赋,大部分是使用吟诵的方式创作的,通过吟诵的方式,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其精神内涵和审美韵味。吟诵是汉诗文的活态。
吟诵通过私塾和官学教育体系口传心授,流传至今。吟诵的内容是经典和诗文,吟诵的形式则是依照了汉语的特点和诗词格律而进行,从内到外都是中华文明精神的结晶,体现着大雅君子风范。它是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汉以前有歌有诵,是否有吟尚不明。尽管有个别文献提到了吟,但是语焉不详。东汉以后有歌有吟有诵。凡诗文皆可吟诵,历代的歌诗(诗、骚、乐府、词、曲等)在不能歌之后,亦用吟诵之法传承。凡文人皆会吟诵,唱和酬答,教育学习,多用吟诵。历史上有很多吟诵名家,如谢安、王阳明等。明清两朝,吟诵尤为发达,更为学习诗词文赋和八股文的方法。吟诵主要通过古代的教育系统传承。老师把对诗文的理解,灌注在吟诵之中,整个儿传给学生。所谓读书声,即吟诵声,诗词多吟而文赋多诵。在古代,吟诵是文人的基本技能,只要上过几年私塾,就会吟诵。因此,几乎没有人专门研究吟诵,几乎没有关于吟诵的专门论述。我们对古代教育普及程度的认识也有偏差。在古代,农村多数有族馆村学,一般为三年义务教育制,所以一些农民也会吟诵。乡镇以上的地方,妇女也多可读家馆。文盲率窜升,乃近代以后之事,实是新学堂勃兴之后,师资不继、私塾消亡所造成的恶果。吟诵是完全口传心授,纯粹的口头非物质文化。因此吟诵也无定调,也无曲谱。流派纷呈,其吟诵调也有雅俗乐之别。
吟诵是我国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彰显出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不仅华人吟诵,在日本、韩国、越南等很多国家中,吟诵汉诗的传统也一直流传不衰。但是,作为吟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