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文学(新)复习题.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比较文学(新)复习题 一、填空题 1、中国比较文学学科的正式兴起,最为突出的标志是 。 2、最能代表中国比较文学勃兴之后的骄人成绩的,应推朱光潜的 与 的《谈艺录》。 3、比较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这是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之一,而民族文学或国别文学学科身份的成立在于 。 4、比较文学研究的客体是介于两种 或两种 之间的学理关系。 5、比较文学的“四个跨越”是指 、 、 、。 6、在一个单一民族构成的国家中,国别文学就是 ,两者可以互为指称。 7、世界文学是 1827年在评论他自己的剧本 的法译本时最早提出的。 8、比较文学研究的基点——本体就是 。 9、比较视域内质的最高层面用八个字来概述,就是 与 。 10、多元文化中的文学对话平台是指 层面。 11、比较文学的跨学科的交叉研究最早是由美国学派的代表人物 在《比较文学的定义与功用》一文中提出来的。 12、 是第一个比较文学学派。 13、誉舆学是从影响的发送角度所进行的研究,包括四个方面:一是 ,二是 ,三是 ,四是 。 14、中国比较文学研究最重要的特征是 。 15、比较文学中国学派的创始人之一李达三提出中国学派乃 ,它遵循东方特有的折衷精神。 16、题材研究中应用最多的是 。 二、名词解释 1、国别文学 2、民族文学 3、总体文学 4、世界文学 5、比较视域 6、对话平台 7、汉学 8、主题学 9、意象 10、接受 11、海外华文文学 12、译介学 三、问答题 1、中国比较文学的最早萌芽可以追溯到什么时代?中国古代比较文学研究的主要特色是什么? 2、中国比较文学正式建立的突出标志是什么? 3、文化研究有什么样的学科特征?比较文学研究的方法与文化研究采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 4、比较文学的学科特征有哪些? 5、为什么说在比较文学研究中跨民族与跨学科是两个重要标识? 6、比较文学的研究客体涵盖了哪些类型? 7、 什么是比较文学? 8、比较文学跨学科研究的三个规限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9、国外汉学能够为比较文学提供哪些借鉴? 10、平行研究应该注意哪几个问题? 11、试述中国比较文学研究的跨文化特点。 12、中国比较文学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13、文类学研究的范围和对象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14、在古代中国“诗学”有哪两重含义? 四、论述题 1、传统文化在全球化的语境下应该如何自我认识和定位? 2、何谓大众文化?文化全球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如何? 3、你认为全球化的趋势是文化同质还是文化多元,为什么? 4、并无“比较文学”之名的中国学术为什么又有事实上的比较文学研究? 5、为什么文化研究导致了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挑战? 6、怎样理解比较文学研究“四个跨越”的内在意义链? 7、怎样理解比较文学不是文学比较? 8、怎样理解一个本体、两个学贯、三个关系、四个跨越? 9、谈谈比较视域的多元性及开放性特征。 10、简述文学与艺术的互渗为比较文学进行跨学科研究所提供的学术背景及可能性。 11、怎样认识理解接受中的误读现象,试以普希金在中国的接受说明之。 12、试述从比较文学多元开放视域研究海外华文文学的切入点。 2004年7月比较文学概论考试题型如下: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二、名词解释,每个5分,共20分 三、问答题,每个10分,共30分 四、论述题,每个20分,共40分 浙江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本科期末考试《比较文学概论》试题(样卷)??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12分) 1. 与国别文学和比较文学相并列的,还有???????????? 。它研究超越国家、民族、语言界限的那些文学运动、文学题材、文体和技巧。??? 2.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比较成熟的比较文学定义大体可以归纳成三种,其中之一是??? ???????学者所普遍采用的,持这种定义的学者一般强调作者或作品之间的“事实联系”。?? 3. 二十世纪80年代,北京大学的五位著名教授发表的五本重要的比较文学著作是:宗白华的?????????? 、季羡林的《中印文化关系史》、朱光潜的???????????? 、金克木的《比较文化论集》以及杨周翰的《攻玉集》。?? 4.“???????????????? ”是研究比较文学的重要原则。 5.题材所显示的信号和意义就是???????????? ,或称“母题”。 6.二十世纪60年代后期,德国康斯坦兹学派的青年理论家??????????? 、依萨等提出了接受美学的基本原理,论证了文学作品的两重性。? 7.读一部作品,往往有不同的方式,方式不同读出来的意义也就不同。第一种方式是传统的方式;第二种方式是新批评派的方式;第三种方式是???????????? 的方式;第四种方式是叙述学的方式,第五种是心理学的方式。 8. 1907年,???????????? 在日本写作长篇论

文档评论(0)

zhuliyan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