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阅之源流与演变以里耶秦简为中心.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伐阅之源流与演变以里耶秦简为中心

PAGE 12 PAGE 18 伐閱之源流與演變:以出土資料為中心? ? 筆者曾發表《閥閱之源流與演變》(《田餘慶先生九十華誕頌壽論文集》,中華書局2014年1月版)主要從傳世文獻探討魏晉南北朝時期伐閱向閥閱演變的過程和原因;后發表《湖南里耶秦簡所見“伐閱”文書》(《簡帛研究二〇一三》,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14年6月版)探討秦代的“伐閱”木簡。本文在二者的基礎上有補充和增訂。 戴衛紅?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內容提要:先秦時“伐”指功臣謀士的功及其等次,閱為積日,即經歷之意。里耶秦簡8-269以“資中令史陽里釦伐閱”為標題,分三欄書寫,其內容分三個部份分別記錄了官員的履歷,且每一個階段的任職時間具體到日;官員的年齡、任職時所經手的財務金錢以及書戶造籍方面的審計考核,即“錢計”、“戶計”;以及上級機構審核其履歷後,標明其所要遷轉的機構。它不是一份抄錄的副件,而是一份實用的官員履歷、任職的伐閱文書。從秦、漢代的簡牘和文獻資料可以看出,“伐閱”不僅是指官吏個人在職時的功績和任職時間的長短,而且也是記錄官吏個人功勞和曆職年月的簿書。而到東漢後期,由於大量沒有積日“功勞”的儒生加入到最基層的行政體制中,降低了靠實際的戰功和積日為功勞而升遷的重要性;而且此時專解儒家經典的世家大族在政治上的重要影響力,選官制度上更加注重門第,因此東漢後期“伐”上加“門”字,“伐閱”向“閥閱”轉變,而且“閥閱”一詞的涵義延伸到“門第”;魏晉南北朝時期指代“家世”,唐宋以後“閥閱”成為名門巨室的代稱。“伐閱”向“閥閱”的轉變,不僅是字形、字意的演變,更是中古時期官僚政治文化的一個縮影。 關 鍵 詞:伐閱 閥閱 里耶秦簡 居延漢簡 世家大族 門第 家世 在最近公佈的里耶秦簡中,有一枚以“資中令史陽里釦伐閱”為標題的簡牘(8-269)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秦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這是第一個秦代出土的“伐閱”文書。王彥輝先生在《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機構設置問題蠡測》一文中從秦代縣鄉機構的設置出發涉及到這枚簡,疑木簡中“□計”即“貲計”,“戶計”即“戶內人口統計”,並認為這個“簿書的性質與汪桂海的分析吻合,應該屬於(漢簡中)‘累重訾直伐閱簿’一類的東西”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但在文中並未對這份“伐閱”文書做更深的分析和討論。而漢代的文獻中有“伐閱”的記載,而且在居延漢簡中發現了“伐閱簿”、“伐閱累重訾直簿”,關於漢代的伐閱,前賢已有研究。程有為先生認為,“伐”是言功,主要是言武功。“閱”是“曆”、“更”、“經歷”意思,“閱”和“勞”同義,均表示任職時間的長短。程有為:《閥閱考辨》,《史學月刊》1983年第6期,37-39頁。朱紹侯先生認為功、勞、閥、閱四等,在漢代往往彼此不分,有時功勞與閥閱並稱,有時功勞即等於閥閱,如漢代的“功勞簿”,即稱“閥閱”朱紹侯:《西漢的功勞閥閱制度》, 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里耶秦簡》(壹),北京,文物出版社,2012. 王彥輝:《里耶秦簡(壹)所見秦代縣鄉機構設置問題蠡測》,《古代文明》2012年第4期。 程有為:《閥閱考辨》,《史學月刊》1983年第6期,37-39頁。 朱紹侯:《西漢的功勞閥閱制度》,《史學月刊》1984年第3期,15-24頁。 大庭脩著,林劍鳴等譯:《秦漢法制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448、455頁。 邢義田:《從居延漢簡看漢代軍隊的若干人事制度》之“伐閱訾直累重官簿”,《治國安邦:法制、行政與軍事》,北京:中華書局,2011,556、561頁。 本文將在前賢研究基礎上,以里耶秦簡的8-269“伐閱”簡為中心,探究秦代伐閱的格式、內容、功用,並以秦漢簡牘中所見“伐閱”簡的實物資料,結合文獻記載,探討“伐閱” 的源流及其從戰國到魏晉南北朝的演變。 一、伐閱之源流 伐閱之風,先秦已萌芽。從殷商末期到西周中期金文中屢見之“蔑”,學界對“蔑”的解釋達二十餘種之多,一部份學者認為與軍功有關,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是上級對下屬的嘉勉之辭。諸家對“蔑曆” 的訓釋,可以參見于省吾《釋“蔑”》,《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1956 學界對“蔑”的解釋達二十餘種之多,一部份學者認為與軍功有關,絕大多數的學者認為是上級對下屬的嘉勉之辭。諸家對“蔑曆” 的訓釋,可以參見于省吾《釋“蔑”》,《東北人民大學人文科學學報》1956年2期;趙光賢《釋蔑》,《歷史研究》1956年第11期,81-87頁;邱德修《商周金文蔑曆初探》,臺灣五南出版社1987年;張光裕《新見曶鼎銘文對金文研究的意義》,《文物》2000年6期。不過,晁福林先生最近認為,“作为一种勉励制度,“蔑曆”之事, 多不因功勋而为,而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